翻越崎嶇的山路,深入偏僻的農家,AI醫生來為村民看病了!7月4日,廣東省互聯網+醫療健康行動計劃正式啟動,同時還啟動了互聯網+健康扶貧AI醫生村村通項目,清遠市陽山縣的55個貧困村村醫在全省首批配備了AI醫生。
省衛計委表示,人工智能進鄉村是貫徹落實省政府互聯網+醫療健康行動計劃的具體舉措,也是健康扶貧的有效手段。今年下半年,AI醫生將在全省2277個貧困村中逐步鋪開。
離陽山縣城32公里,江英鎮大塘坪村是一個典型貧困村。35歲的鄧金科已經做了10年村醫,平時主要看的就是感冒、發燒,以及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等慢性病。遇到棘手問題他就只能讓村民趕緊去鎮上或者縣里醫院。
如今,有了兩樣“寶貝”,他的診療范圍擴大了很多。其中一個是一臺5斤重的便攜式監護儀,有了它,以前只能去鎮醫院做的心電圖現在村民家中就可以完成,血壓、血糖、血氧、脈率、體溫等健康數據采集也不在話下。
另一個“神器”是他手機里的AI智能醫生“叮唄”。根據采集到的數據和村民的癥狀描述,在手機上一步一步問診,AI醫生就能給出診斷意見,準確率高達95%。如果還是拿不準,還可以通過手機上發送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信息,請廣東省網絡醫院的醫生進一步幫助診斷。
如今,陽山的55個貧困村村醫都配備了AI醫生,大大拓寬了村醫的診療范圍,村民再也不用動不動就去鎮上或者縣里醫院看病了。
在廣東尤其是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足、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緊缺。以陽山縣為例,全縣共有260名鄉村醫生,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僅有22人,其余均只具備鄉村醫生資格證書。
AI醫生的到來,相當于給每個村莊都配備了一名達到中級以上醫師專業水平的臨床主治醫生。目前,AI醫生能看200多種常見病,覆蓋了普通社區醫院日常診斷的90%病種。
6月5日,廣東省在全國率先制定了《廣東省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行動計劃》。為落實這一計劃,廣東省衛計委明確提出八大行動,其中首位即是推動互聯網+健康扶貧。
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黃飛介紹,AI醫生將推廣到全省2277個貧困村。到年底,廣東要為全省2277個貧困村衛生站配置遠程醫療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包,實現貧困村遠程醫療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