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時,深圳灣潮位正緩緩上升,數只黑臉琵鷺在岸邊灘涂覓食。隨著污染治理及生態保護措施落實,深圳河灣生態環境改善,灘涂上跳跳魚、招潮蟹、反嘴鷸等數量逐年增加,特別是前來深圳灣越冬的瀕危黑臉琵鷺數量回升到375只,約為全球黑臉琵鷺總數的十分之一。
筆者26日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18年12月16日監測數據顯示,深圳河河口氨氮1.20毫克/升,總磷0.20毫克/升,達到地表水IV類標準。對比自1982年有監測以來共37年水質數據,去年深圳河水質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2018年,廣東71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考核評價為78.9%,同比好于2017年,綜合污染指數同比下降10.1%。今年,廣東將以廣州市珠江西航道鴉崗等9個劣Ⅴ類國考斷面為重點,開展全面攻堅劣Ⅴ類國考斷面專項行動。省財政將新增統籌污染防治資金150億元,支持劣Ⅴ類國考斷面達標攻堅工作。
廣東兩條污染最重的河流水環境改善
“現在,晚上睡覺可以開窗了。”汕頭市潮陽區海門鎮海門灣大閘橋下經營水產批發的姚伯感嘆到。在附近幾十米處,就是納入國考的練江海門灣橋閘水質斷面。目前,流域內的印染企業已全部關停,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正在緊張建設中。
去年以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分別牽頭督辦茅洲河、練江污染整治,并多次研究部署、實地督導,推動茅洲河、練江污染整治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兩條廣東污染最重的河流,現在水環境開始有了較大改善。
練江通過實行“領導包干、駐點辦公”,嚴格落實中央環保督察組要求,加快推進治污工程建設。至2018年底,練江流域僅汕頭段就已投入綜合整治資金117.94億元,各項治污工程如火如荼地鋪開建設。
2018年下半年以來,練江水質污染程度總體呈下降趨勢,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濃度三項主要污染物濃度均值比上半年分別下降53%、55%和61.2%。
另一條備受關注的重污染河流——茅洲河,水環境也有所改觀。茅洲河實行“大兵團作戰、全流域治理”。中電建等大型央企作為施工單位,投入人力1.5萬人,設備4100多臺,施工作業面1250個,2018年新建成污水管網560公里。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其綜合污染指數同比下降58.9%,氨氮、總磷濃度分別下降49.8%、61.0%。
此外,省人大也助推水污染治理工作,去年9月通過了《關于大力推進水污染防治的決定》,并首度對茅洲河、練江兩條重點攻堅整治河流開展省、市、區(市)、鎮四級人大聯動監督。
去年深圳河口等斷面水質呈逐步好轉趨勢
在茂名化州市鑒江流域,周邊的生豬養殖廠如今基本消失不見。“禁養區擴大后,全市約二分之一土地成了禁養區。”茂名化州市環保局吳浩光局長表示。
化州市位于茂名鑒江江口門國考斷面上游,針對畜禽造成總磷超標情況,將禁養區面積從近500平方公里增加到1170平方公里。同時擠出財政資金1.2億元,組織系統治水,逐個關閉6800多家養殖場。2018年,鑒江江口門國考斷面達到Ⅲ類水質目標。
茂名江口門斷面實現穩定達標,是廣東實施掛圖作戰、精準治污、系統治水,推動重點流域和重點斷面水體改善的縮影。
“廣東全省地表水水質總體保持穩定,主要問題是跨界河流、流經城市河段、內河涌等重點流域污染較重。”省生態環境廳水處負責人指出。
為解決這些難題,2018年來,廣東高規格成立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省生態環境廳組成7個督導組每月駐點督導,同時組織重點流域專項督查,組織13個督查組開展交叉執法、聯合執法,以國考斷面水質達標全面帶動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
2018年全省71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考核評價為78.9%,同比好于2017年,綜合污染指數同比下降10.1%。
其中,深圳河口斷面水質達到有監測歷史以來最好水平;廣州鴉崗斷面去年8-11月水質連續達到V類,呈現逐步好轉趨勢;茂名小東江石碧斷面去年下半年氨氮濃度穩定下降,下半年均值已優于V類水質;云浮新興江水質也從劣V類提升至Ⅲ類。
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成今年首要任務
“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以廣州市珠江西航道鴉崗、深圳市深圳河口等9個劣Ⅴ類國考斷面為重點,開展全面攻堅劣Ⅴ類國考斷面專項行動。”日前,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簽發一號令,提出省領導掛點督導、地方黨政包干、一票否決等舉措,全面攻堅劣Ⅴ類國考斷面。
筆者從不久前召開的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獲悉,“聚焦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推動水污染防治取得重大轉折性進展”工作,被列為今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十項任務之首。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指出,力爭今年實現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3.1%以上、劣Ⅴ類水體比例控制在4.2%以下的目標。
為達成這一目標,汕頭升平、惠州沙河河口、汕尾海豐西閘、湛江排里、珠海石角咀水閘等斷面今年要提升到Ⅲ類水質。9個劣Ⅴ類國考斷面中,廣州鴉崗、深圳河口、東莞樟村和旗嶺、茂名石碧、揭陽龍石、惠州紫溪7個斷面要力爭消除劣Ⅴ類,東莞共和村和汕頭海門灣橋閘2個斷面年底基本達到Ⅴ類,其他國考斷面水質要保持穩定并逐步改善。
同時,廣東大力推進管網鋪設,力爭在2019年底新增縣級以上城市污水管網3380.15公里,新增鎮級污水管網1812.16公里。加快已建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盤活“僵尸管網”、整治“病害管網”、打通“斷頭管網”。建立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和負荷的考核機制,實行每月監測、每月通報,推動提升污水處理廠減排效益。
此外,省財政將新增統籌污染防治資金150億元,支持劣Ⅴ類國考斷面達標攻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