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由該廳制定的《“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對外印發,對全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工作進行詳細部署。
“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鎮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以村或鎮為基本單位,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通過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使一個村(或幾個村)、一個鎮擁有一個(或幾個)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和產業。
2018年11月21日,省政府召開全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富民興村產業工作會議,全面啟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富民興村產業工作。省政府決定自2019年起,連續3年整合籌措省級及以上財政資金超過30億元,支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
根據《方案》,我省將通過“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形成一批主導產業突出、區域特色優勢明顯、市場前景較好、組織化程度較高、農民增收效果顯著的專業村鎮,促進地方特色產業由資源變產品、產品變商品、商品變名品,帶動產品開發、產業發展,富裕一方農民,振興一方經濟。
自2019年開始,連續3年,每年扶持1000個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到2021年全省扶持3000個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形成200個特色農業專業鎮,實現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全覆蓋。帶動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新增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我省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數走在全國前列。
《方案》提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鎮建設原則有三個,即產業主導性強、新型經營主體強、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作用強。
產業主導性強就是說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已初步形成1—2個特色主導產業,農業主導產業規模占比較高,申報產業產值占本村農業產業總產值30%以上。
此外,“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鎮還需具有一定數量正常運作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能承擔“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任務。優先支持國家級、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及農村致富帶頭人。
對于具備條件的村鎮,《方案》將優先直接支持2277個省定貧困村和扶貧開發幫扶對象發展生產,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方案》提出,各地要從產業實際情況出發,開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建設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做精一批特色產業;培育一批新型經營主體;推廣一批綠色生態技術;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動一批產業融合;推廣一批農業機械化和信息化技術;加快一批土地流轉。
在獎懲方面,《方案》也做了明確的規定,強調省農業農村廳對“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建設進度快、成效好的鎮(鄉)人民政府和認定為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鎮、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的村委會或鎮(鄉)人民政府,給予適當獎勵。
另一方面,“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資金撥付至縣財政后,3個月內未完成項目審批和實施主體收到項目資金1年內未完成建設任務的縣級政府和實施主體,將給予通報,并對政府分管或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對項目進展慢、績效差的實施主體,將減少其他涉農資金安排。對擠占、截留、挪用項目財政補助資金的實施主體,按程序取消資格,收回項目財政補助資金,3年內不得申報同類資金項目,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