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全國電子政務工作座談會暨國家電子政務綜合試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召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廣東作為國家電子政務綜合試點省份,自2018年以來,以政務互聯網思維打造一體化數字政府,以移動化建設思路推進“掌上政府指尖辦”,并在全國首創“政企合作、管運分離”的政務信息化建設新模式。
2019年,“數字政府”被列入全省13項創造型引領型改革的關鍵舉措。廣東進一步吸收“以用戶為中心、體驗至上、快速迭代”等互聯網思維,同時增加政府對整體性、系統性的要求,實現了數字政府在對外服務、內部協同、建設運營三方面的一體化,使數字紅利得到有效釋放,政府運行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人民群眾和企業在更廣泛的領域分享了互聯網發展的成果。
動動指尖就把事情辦好
廣東做政務服務移動化的倡導者和先行者
看病買藥忘帶醫保卡?入住酒店沒帶身份證?企業辦稅忘帶營業執照?曾經,這些瑣事可能會讓人頭大。但自從有了微信小程序“粵省事”和“粵商通”,憑“手機亮證”通通都可解決。這些,都得益于廣東“數字政府”建設不斷提速。
作為全國首個政務服務小程序、廣東“數字政府”改革的首個重要成果,“粵省事”主要面對個人用戶,通過將29個部門202個系統的數據打通,解決了一攬子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同時,“粵省事”還關聯了67種個人電子證照,將人民群眾最常用的駕駛證、社保卡、出入境證、居住證等電子憑證集中到一部手機,與實體證件具備同等效力。
“我們依托廣東在移動信息化方面的發展能力,基于手機終端,搭建了一整套應用服務,希望企業、群眾,包括政府內部各部門都能通過指尖就可以把事辦好。”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近兩年來,廣東陸續推出“粵系列”移動服務平臺,除了“粵省事”,還包括全國首個涉企一站式移動服務平臺“粵商通”、全國首個基于小程序的電子簽章平臺“粵信簽”、全國首個集省市縣政務地圖數據中臺“粵政圖”、全國領先的聯通政府各部門的協同辦公平臺“粵政易”、全國最大的省級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廣東政務服務網、全國集成度最高的政務終端廣東政務服務一體機等。
2018年,廣東省網上政務服務水平綜合能力躍居全國第一。截至目前,“粵省事”實名用戶已突破2246萬,累計業務量超3.9億,平均每5個廣東人中就有1人在使用“粵省事”;“粵商通”推出3個月,下載量接近10萬次,辦件量超過10萬件;“粵政易”實現了政府部門內部事務的協同辦理,電子公文交換系統實現省、市、縣、部分鎮街4級全覆蓋。如今在廣東,除了常見的移動支付、移動辦公,移動政務服務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政務服務正在變得像網購一樣方便。
企業實現“一件事一次辦”
全力打造廣東營商環境新優勢
明年1月1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要求持續精簡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優化審批服務、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建立暢通有效的政企溝通機制等。
廣東行動迅速。比如,“手機亮證”不止適用個人用戶,手機也成為企業的證件夾。以辦理創業補貼申請為例,此前企業需攜帶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法人承諾書信息等10項證照和材料,現在通過“粵商通”可自動關聯所需證照、自動完成材料填寫。同時,企業辦事人員只需一次登錄,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務,申領營業執照、經營許可、報稅繳稅等329項高頻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目前,廣東實現企業開辦申報材料提交數量減少56%,開辦企業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內。在全省“互聯網+不動產登記”試點城市東莞,不動產登記審批時間從30天壓縮到1天,成為全國第一個不動產交易實現全程電子化辦理的城市。
此外,廣東政務服務網還推出了“我要拿地”“我要辦企業”等超過1萬項的“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實現企業“一件事一次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困局,通過“粵商通”選擇融資產品,平臺自動整合企業納稅、公積金繳納、用電情況等數據形成分析報告,提供給金融機構,加速貸款申請審批,并將審批結果主動向企業推送,方便企業隨時掌握貸款審批進度。
山區群眾不出村也能辦事
政務服務一體機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
“數據上云、服務下沉”是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核心理念之一。作為“服務下沉”的重要載體,政務服務一體機于今年5月推出,主要部署在鎮(街道)、村(社區)基層服務中心,用于辦理需要采集人臉、照相和指紋,打印回執、證照和證件等服務事項。
比如,針對個稅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貧困證明、社會保險情況協查證明、養老待遇收入證明等高頻證明事項,通過運用“粵信簽”的電子印章、電子簽名技術,群眾可直接在政務服務一體機上,通過刷臉方式授權調取電子證照,即時完成身份核驗,馬上就能開具打印蓋章證明。
“這有效彌補了‘線上服務不能辦結、線下窗口經常排隊’的問題,并將‘數字政府’的一體化行政服務能力向鎮、村的‘最后一米’延伸,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利器,讓基層群眾特別是邊遠山區群眾不出村便可就近辦、身邊辦。”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政務服務一體機已在廣州、韶關、肇慶、清遠4市15個區縣部署,惠及人群約1000萬,累計辦理業務56981筆。據介紹,在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基礎上,一體機充分共享政務服務數據,與“粵省事”、廣東政務服務網和政務服務實體大廳優勢互補,不僅減少群眾辦事來回奔波,也有效減輕基層辦事人員工作量,成為解決以往基層服務能力不足、辦事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實中央為基層減負、提升基層治理能力部署的具體舉措。
空間地理信息與政務數據庫關聯
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精細化
最近,“粵省事”上線了一項新功能——消防服務。只要手指一動,就可輕松舉報身邊的火災隱患,如出租房老化的線路、樓道里違規停放的電動車等。公眾可隨時查看舉報情況及處理結果,還能在線進行火災受損申報。
事實上,這是基于“粵政圖”開發的社會治理管理平臺,將空間地理信息與政務數據庫關聯,實現人、戶、房、樓等要素的網格化管理,鼓勵群眾隨時隨地報送和反饋社區問題。同時,結合“粵政圖”的精確定位能力,將群眾上報事件快速分派、推送給對應網格員,極大提升了社區管理效率,也是廣東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探索。
“粵省事”這一“隨手拍”功能還能舉報河湖污染問題,點擊“河長信箱”,即可實時定位,了解河段詳情,查詢投訴信息及辦理進度。深圳市寶安區則利用統一地址對商事主體一體化業務流程數據進行源頭管理,讓商事主體的注冊地址、經營地址不一致以及虛假地址謊報等問題無所遁形。
下一步,廣東將緊緊圍繞社會公眾和企業辦事需求,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不斷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和透明度,持續改善營商環境,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更好共享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