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到2020年,養老服務設施覆蓋100%的城鎮社區和60%以上的農村社區;到2021年,各地級以上市至少建有1家設有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或中醫院等的養老機構;到2022年,社區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基本建成。12月24日,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廣東省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出臺有關情況,明確未來3年廣東養老服務發展的時間表。
省民政廳副廳長聶元松在發布會上介紹,《措施》提出8個方面27條措施,聚焦滿足群眾需求、破解發展瓶頸、優化發展環境、提升服務質量,著力破解當前養老服務發展突出問題,推進我省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建立居家老年人定期探訪制度
針對我省97%以上老年人選擇居家和社區養老的意愿和現實需求,《措施》提出,到2022年我省將基本建成社區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基本建立居家社區養老緊急救援系統;力爭所有街道和有條件的鄉鎮至少建有一家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對下指導等綜合功能,為老年人提供就近可及的多樣化養老服務。
同時,以縣為單位全面建立居家社區老年人定期探訪制度,重點關注空巢、留守、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
如何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措施》提出,在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和公建民營養老機構的兜底保障作用之外,其余床位允許向社會開放,其中公辦養老機構的收益應用于支持兜底保障對象的養老服務。實施為期三年的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2022年底前,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1間符合三星級以上標準,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
自2021年起,各級政府將本級用于社會福利的彩票公益金按不低于55%的資金比例用于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鼓勵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明確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所需資金納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統籌安排。
民辦養老機構可設分支機構
根據《措施》,在廣東申辦養老服務機構,將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實行備案管理,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登記后,只需提交養老機構的設立備案書和承諾書就可以辦理備案手續。
民辦養老機構和服務企業可依法設立分支機構,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在其登記管理機關管轄區域內設立多個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服務網點。養老機構舉辦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的(不含急救中心、急救站、臨床檢驗中心、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港澳臺獨資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
為社區提供養老、家政服務的機構,在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契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不動產登記費等方面享受稅費優惠。探索允許營利性養老機構以有償取得的土地、設施等資產進行抵押融資,鼓勵企業、慈善組織及個人設立養老領域慈善信托。
同時,扶持養老產業發展,力爭到2022年,全省培育不少于10個有品牌、有影響力、規模較大的新型養老產業集團。
閑置公有房產租期可延至15年
針對規劃難、用地難、用人難等問題,《措施》提出多項有力舉措,突破性解決近年來阻礙養老機構發展的瓶頸障礙。
在規劃方面,要求各地級以上市和有條件的縣(市、區)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并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新建住宅小區按每百戶不低于2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租賃期限原則上不超過5年,針對這一點,《措施》提出,將閑置公有房產優先用于養老服務,租賃期限延長至15年。
我省還將推進多層次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支持各類院校設立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擴大居家養老日常護理技能培訓規模,2020—2022年全省每年培訓4萬名養老護理員及養老管理人員。對優秀人才在居住落戶、住房保障、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