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省工信廳消息,2月10日至2月21日,短短十余天,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數量從1.27萬家增長到4.2萬家,復工率從25.0%增長到82.2%。從地市看,廣州、陽江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90%,肇慶、珠海、深圳、韶關、中山、潮州超過80%。
復工復產加速的背后,是從省級到地市各級政府陸續推出的硬核實招。
——政策出臺快,落地快,響應快。
早在2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就印發了推動復工復產的20項政策措施,從5個方面全力支持和推動受疫情影響的各類企業復工復產。
有了省級政策做指導,各地市(區)具體細化政策快速落地。
以廣州市黃埔區為例,該區緊跟出臺四個“黃金十條”產業政策2.0版,進一步加大力度;格蘭仕、順威所在的佛山也相應出臺政策,助力企業快速走上正軌。
——解決企業“卡脖子”問題,防疫是前提,用工是關鍵。
在確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廣東開啟“搶人”模式,幫助企業解決員工“返工難”等問題。
省人社廳通過市級用工調劑、省內粵東粵西粵北勞動力開發、省際勞務對接協作三個層面加大保障力度。“目前珠三角地區已向結對幫扶地區發布崗位信息超過18萬個,新增引導2萬多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勞動力到珠三角地區務工。”省人社廳副廳長葛國興表示。
——調動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復工復產,企業是核心。
截至目前,全省102家制造業重點企業現已全部復工復產。華為、美的、格力等龍頭企業產能正快速恢復。其中,華為產能利用率超九成,格力產能利用率近八成,美的產能利用率超七成。
此前,為了推動制造業重點企業及其產業鏈企業復工復產,我省還建立了復工復產“一對一”跟蹤服務機制。接連不斷的硬核實招組合拳,成為廣東企業加速復工復產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