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廣東體育產業漸從寒冬走向春天,在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下,截至4月初,七成企業員工到崗率在80%以上,半數企業預計完全復工在5月之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東線下體育業務基本停滯。春節期間,全省取消或延緩的各級各類體育賽事達593項次。省內的健身場所、體育場館以及體育培訓機構紛紛停業。
調查統計顯示,第一季度營業額下降50%—80%的企業(單位)占比為33.19%;下降80%以上的企業(單位)占比為49.58%。
2月6日,廣東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20條”。3月20日,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和廣東省體育局聯合發布《關于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旅游體育業平穩健康發展擴大市場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涉及體育的有11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包括密切跟蹤體育企業復工復產,全力為體育企業紓困解難;協調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積極幫扶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恢復生產經營;減免國有公共體育場館租金;積極與省中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為體育企業提供全面且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扶持體育彩票銷售,對在疫情期間暫停銷售的體育彩票專營店、兼營店在體彩資金中給予補助;加大投資力度,加快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等。
廣東省現代社會評價科學研究院的調查報告顯示,截至4月初,五成多的企業已經開始復工,七成企業員工到崗率在80%以上。
該報告顯示,疫情過后,對體育產業發展有一定信心的企業占比達68.24%,充滿信心的占比為25%,沒有信心的僅占6.76%。說明參與調查的企業(單位)對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信心十足。
廣東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過后,國家會有一系列恢復經濟政策,體育作為一直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政策疊加效果會明顯發揮作用;公眾健康意識增強,將更加愿意為體育健身投資消費;經濟結構在遭受打擊后面臨重大調整,資源會加快流向朝陽新興行業,體育產業將加快成長;發展體育產業,有利于鼓舞民眾和行業士氣,對經濟恢復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對于此次疫情帶給體育產業發展的危機,體育企業應看到危機過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