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部門動態

廣東在全國首創“劃定工業用地保護紅線和產業保護區塊” 廣深佛莞等率先探索

時間 : 2020-04-23 09:22:49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不久前,廣州公布《廣州市工業產業區塊劃定成果》,劃定621平方公里工業用地紅線,要求“像保護耕地一樣保護工業用地”,明確納入紅線內的工業用地不得擅自調整,引起廣泛關注。

  廣東作為制造業大省,近年來隨著資源環境約束加劇,企業“用地難、用地貴”矛盾顯現。在此背景下,廣東《關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制造業十九條”)提出“劃定工業用地保護紅線和產業保護區塊”。

  “這是全國首創。目前全省各地正大力推行,已取得初步成效。”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岸明日前在省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介紹,廣州劃定工業產業區塊面積621平方公里,約占城市建設用地比重28%;深圳劃定工業用地總規模不低于270平方公里,占比不低于30%;佛山劃定工業用地面積約350平方公里,占比23%左右。

  4月1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同時,首次提出“六保”,其中包括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宋宗宏認為,廣東劃定工業用地保護紅線,有利于穩定工業用地“基本盤”,對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用地難、用地貴”制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城市的土地開發強度都已超過國際公認的30%警戒線:深圳逼近50%,東莞達48.5%。

  這其中,深圳工業用地面積274.57平方公里,約占全市土地面積的13.74%;東莞工業用地面積424平方公里,約占17%。

  省自然資源廳的這組數據表明,“用地難、用地貴”,已成為制約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用地需求旺盛的同時,用地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工業用地不斷受到擠壓: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大量用地需求;人口流入、城鎮化快速發展,房地產不僅擠占工業用地,還推高了地價。

  在宋宗宏看來,土地是制造業發展的基礎性要素,隨著土地供給趨緊及土地使用成本上升,制造業企業用地難、用地貴問題日益突出,一些城市如深圳工業用地不斷被擠壓,面臨制造業大規模外遷風險。

  “目前我國制造業受疫情和國際市場變化的影響較大,國家希望盡快引導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如何有效緩解用地難題意義更為重大。”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教授林江表示。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廣東始終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廣東工業新動能發展穩定,先進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56.4%,比上年全年提高0.1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31.8%。

  “制造業十九條”提出,到2025年廣東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30%以上,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60%和35%,打造22個產值超千億元工業園區。

  達成上述目標,健全資源要素支撐體系,強化先進制造業土地供給,是關鍵因素之一。給工業用地劃紅線,守住工業用地“基本盤”,成為廣東選擇的一條創新路徑。

  劃定紅線,“像保護耕地一樣保護工業用地”

  那么,何謂“工業用地保護紅線”?又將如何探索劃定?

  對此,“制造業十九條”指出,各地區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時,要劃定工業用地保護紅線和產業保護區塊,并納入詳細規劃,充分保障工業用地供給,合力確定研發用地。

  “紅線是不能觸碰的,要像保護耕地一樣保護工業用地,這是制造業立省的根本保障”,省工信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

  據梳理發現,目前全省已有多個地市在推進探索,尤其是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珠三角城市成效突出。

  以廣州為例,目前該市已完成劃定工業產業區塊669個,總面積621平方公里,覆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近4000家,總產值達1.5萬億元,各項指標均居全省前列。

  據介紹,廣州工業產業區塊分為一、二級控制線。其中,一級控制線是保障產業長遠發展而確定的工業用地管理的底線,占全市工業產業區塊面積的71%;二級控制線是穩定城市一定時期工業用地總規模的工業用地管理的過渡線,占全市工業產業區塊面積的29%。

  在深圳,《關于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的若干措施》于2016年出臺,提出確保中長期內全市工業用地總規模不低于27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設用地比重不低于30%。該市按照“產業優先、長期穩定、產城融合、集中成片”原則劃定兩級工業區塊線,其中一級線規模不低于90%。

  在佛山,按照“保大保優、集中連片、分類分級、提高效益”原則,確定了352處產業發展保護區,約350平方公里。

  在東莞,劃定工業保護線規模420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紅線規模371平方公里,工業藍線規模49平方公里,工業紅線底線規模不能突破,嚴控工業藍線的調整。

  專家認為,劃定工業用地紅線,嚴格控制工業用地調整為非工業用途和減小區塊規模,優先支持“工改工”,明確傳達政府重視和支持的決心,為企業投資工業吃下“定心丸”。

  多措并舉,提升工業用地效率是關鍵

  “劃定工業用地保護紅線,守住底線,才能為制造業發展保留空間。但這并不能一舉解決制造業企業用地難題,如何提升工業用地效率才是關鍵。”在采訪中,包括林江在內的多位專家,表達了相似的觀點。

  而在“制造業十九條”中,同樣明確提出要“加強工業用地規范管理和節約集約利用,切實提升土地產出效率”。

  比如,珠三角歷史上形成大量鎮、村級工業園,呈現“散亂小”特點。對此,省自然資源廳介紹,具體實踐中,珠三角城市按照生態優先、協調發展、規模集聚的思路劃定工業用地紅線,實現工業區塊與生態保護區、城鎮居民區之間的協調布局,同時引導產業入園形成集聚效應,共享配套服務和基礎設施,節約設施建設成本和企業運營成本。

  再如,作為制造業發展的主要載體,在全省21個市廣泛分布的工業園區,要如何提升產業承載能力?

  “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較好的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給予用地指標獎勵,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省工信廳副廳長吳東文介紹,一方面,建立健全工業園區動態管理機制,支持開發程度較高的工業園區擴容,對不適宜發展工業的區域,撤銷工業園區或調整園區范圍;加快推進園區土地連片收儲,對小而散的各類工業園區進行清理、整合、撤并。

  另一方面,實施主導產業培育提升計劃,支持園區圍繞新興產業和優勢傳統產業打造“特色產業基地”,在全省工業園區推廣“七通一平”標準化建設,優先推進5G布網和應用。

  而為了提高工業用地效率,廣州打足“政策牌”。該市先后制定工業用地使用權先租賃后出讓和彈性年期出讓、工業物業產權分割轉讓登記等政策文件,對現有項目土地,在滿足消防、環保、工藝等要求的基礎上,允許區塊內的既有工業項目容積率由過去最高2.0提高到4.0,建筑密度不設上限,提高容積率部分不增收土地出讓金,有力支持廣日電梯、中海達衛星導航、浩洋智能裝備基地等一批制造業企業和項目。

  省自然資源廳介紹,從全省多地實施結果看,劃定工業用地紅線與盤活存量用地等舉措相互配合,不僅有利于保護工業發展空間,穩定工業用地價格,也有利于引導城市更新方向,提升城市品質內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