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農險高質量發展按下“加速鍵”,由廣東銀保監局聯合廣東省財政廳等五部門出臺的《關于大力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吹響了廣東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6月29日,廣東農業保險承保電子化服務平臺上線,首批“電子保單”誕生;7月3日,《廣東政策性農業保險示范條款(2020—2022年)》正式發布,覆蓋22種政策性農險產品。
20時40分,首張肉雞養殖保險出單,投保地為清遠;21時31分,首張仔豬養殖保險出單,投保地為肇慶;22時24分,首張肉鵝養殖保險出單,投保地為江門……6月29日,廣東農業保險承保電子化服務平臺上線“接單了”,一張又一張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子保單誕生。
據悉,“農業保險承保電子化服務”工作由廣東銀保監局指導,廣東省保險行業協會牽頭組織,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及駐粵經營農險業務的9家保險公司共同參與并實施。
廣東省保險行業協會產險部主任蘇鋒介紹,“對農戶來說,優點則是投保手續簡化、承保流程縮短、還可隨時查驗溯源,獲得到更便捷高效、安全有保障的服務。”蘇鋒解釋道。
“水稻保險保額從800元/畝提高到1000元/畝;育肥豬保險由800元/頭提高到1400元/頭;荔枝等水果從1500元/畝提高到3000元/畝。”蘇鋒指出,首批22種政策性農險產品示范條款將保障標準大幅提高。“示范條款積極適應農業生產成本收益增長的趨勢,提高水稻、生豬等關系糧食安全的傳統大宗農產品保險覆蓋面和保障水平,主要傳統大宗農產品保額均到達全國領先水平。”蘇鋒表示,此外,還提高蔬菜、馬鈴薯、玉米、花生、甘蔗、嶺南特色水果的保障水平,逐步實現種養殖成本全覆蓋,農戶“愿保盡保”。
廣東銀保監局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9年,我省農業保險累計為2.5億畝農作物、4.35億畝林木、11.56億頭(羽)禽畜提供風險保障4211億元,參保農戶7869.23萬戶次,受益農戶871.54萬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