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廳聯合發布20條廣東省工業旅游精品線路,線路范圍涵蓋廣州、深圳、珠海等18個地市,串聯了陳李濟中藥文化園、廣東省涼茶博物館等84個工業博物館、展示區和工業小鎮,其中包含19個3A、5個4A級旅游景區,讓游客在游覽過程中體驗廣東工業文化資源,感受廣東工業文明和工匠精神。
廣東工業旅游資源項目達127個
工業旅游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成果,是旅游融合創新發展的重要內容。國家《“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鼓勵工業企業因地制宜發展工業旅游,促進轉型升級,支持老工業城市、資源型城市通過發展工業遺產旅游助力城市轉型發展。
廣東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擁有數量眾多、規模龐大、富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工業遺產。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始終堅持把發展工業經濟放在突出位置,在大力發展完善工業產業鏈的過程中,廣東形成了“陸、海、空”全面發展的工業產業體系。目前廣東擁有11個國家工業旅游示范點,45個廣東省工業旅游示范單位,這其中不乏公眾熟知的珠海湯臣倍健透明工廠、中山廚邦醬油文化博覽館、咀香園、九江雙蒸酒等明星企業和老字號品牌。
據統計,目前全省擁有工業旅游資源項目共127個,其中工業遺產景觀19處、工業博物館52個、現代觀光工廠42個、現代工程景觀2個、工商旅綜合體12個,既有傳統優勢產業,也有戰略性新興產業。127個項目中,已開展旅游業務的有86個,年均接待游客380余萬人次,累計帶動就業1.3萬人。
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廣東已經涌現出一批工業旅游發展較為成熟的典型案例。例如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國家級工業遺產項目——佛山南風古灶,圍繞古老柴燒龍窯及相關設施,打造集科普交流、生產習藝、旅游購物于一體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傳承和弘揚嶺南制陶產業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價值,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位于珠海的羅西尼鐘表博物館,近3年來工業旅游收入達3.59億元,吸引游客近124萬人次,有效提升企業產品價值,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汪一洋表示,推廣工業旅游,不僅能帶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更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還可積極傳承和培育工業文化、工業精神,提升企業品牌文化。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涂高坤表示,接下來將以此次首批20條工業旅游精品線路為起點,圍繞戰略性產業集群培育,建立健全政策支持、動態管理、保護利用和宣傳推廣機制,逐步建設特色鮮明、形式內涵豐富的工業旅游精品線路體系,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