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要打贏這場戰役,如何快速、高效、精準掌握“作戰”進度,是各級政府面臨的一道考題。
在解答這道考題時,廣東采取“軟硬兩手抓”的方式推動全省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鄉村面貌全面提升。
在“硬件”方面,自2016年起,廣東率先建立以自然村為單元錄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展情況相關數據的廣東省美麗鄉村建設信息平臺,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實現臺賬清晰準確,以便準確掌握底數與工作進展,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張圖”,達到有效管護的效果;在“軟件”方面,廣東將培訓、通報、數據調度等工作制度化,實現上報數據準確及時。
全省超15萬個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
村莊錯落有致,書吧、咖啡吧、民宿、全民健身廣場一應俱全,村道古樸整潔……漫步于清遠英德浛洸鎮魚咀村,很難想象,3年前,這里完全是另外一種景象:大片農田被閑置,部分房屋被廢棄,村道泥濘不堪……
從2017年起,魚咀村開始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三清三拆三整治”后,全村雨污分流工程、自來水管網改造、電網改造及照明系統等基礎工程陸續完成,一“拆”一“建”,魚咀村變樣了。“變化太大了,我做夢都沒想到,魚咀村會變得像現在這么美。”全程參與魚咀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村民廖其志感慨道。
魚咀村的變化,是廣東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三清三拆三整治”是美麗宜居鄉村的“底色”,只有鋪好“底色”,才能繪就鄉村美麗畫面。從2017年開始,廣東以“三清三拆三整治”為切入點,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截至目前,廣東全省154183個自然村已全部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務,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覆蓋率達99.8%;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普及率達99%,標準化公廁改造普及率達95%;自然村配備保潔員和建立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覆蓋率達99.8%……
多個“全國率先”推動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一個個靚麗數據的背后,是我省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不斷創新——在全國率先建成省市縣鎮村五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管理信息系統,率先建立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績效考核制度,率先建立每季度工作進展情況通報制度,堅持掛圖作戰,大力推進工作落實……
這其中,包括在全國率先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覆蓋到自然村,并在省級層面建成首個自然村基礎資料庫,含有15萬個自然村名錄及基本情況數據。
據省農業農村廳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處處長程新清介紹,該系統整合了“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工程管理、全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數據管理云、廣東鄉村振興‘萬企幫萬村’行動信息平臺和2277個省定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范村信息平臺”四個平臺,集納了全省兩萬余個行政村(含涉農社區)、15萬多個自然村的基礎數據。“這個系統涵蓋全省美麗鄉村建設有關的數據超千萬個,我們就是利用大數據手段來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實現精準管理。”程新清說。
2016年建成上線以來,該系統掌控了我省15萬多個自然村在“三清三拆三整治”、村莊規劃、村道路面硬化、自然村村內道路硬化、自然村集中供水、建立生活收運處理體系、保潔隊伍、雨污分流管網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村規民約章程及村民理事會等幾大方面的綜合整治情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財政資金是怎么用的,用在哪里,進度如何,這里都一目了然。”廣東美麗鄉村建設信息系統設計方人員指著電腦屏幕說。
如今,廣東美麗鄉村建設信息系統還在不斷迭代升級,為真實反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展情況,進一步加強數據報送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引入了由各級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同時參與、協同會審的數據調度機制。“總體上將業務數據分成七大塊,每塊交由七個主管的職能部門負責進度把控和數據支撐,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協同職能部門進行數據會審調度。”省農業農村廳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處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9月底,省委農辦還聯合省民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等7個部門,制定印發了《廣東省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度數據調度工作方案》,建立省、市、縣相關職能部門聯合會審數據的調度機制,壓實縣級政府主體責任和鄉鎮政府直接責任,明確職能部門監督管理職責,確保統計數據真實反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進展情況,為如期完成三年行動目標任務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