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走進位于廣州市荔灣區大坦沙島的廣州呼吸中心項目工地,隨著外圍腳手架的逐步拆除,嶄新的建筑主體和“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的紅色招牌愈發醒目。6月,這里將建成亞洲最大的呼吸系統疾病診療中心,建筑面積超21萬平方米,提供床位1200張。
“疫情之下,對這類民生工程建設需求更加緊迫。4億抗疫特別國債像一場及時雨,解決了加快建設過程中的資金缺口。6月投入使用后,呼吸中心將在鐘南山院士的帶領下,建設世界領先水平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和研究中心。”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張挪富說。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2020年中央財政推出新增財政赤字1萬億元和發行特別抗疫國債1萬億元共2萬億元的政策,建立資金直達基層、直達民生機制。其中,廣東獲得中央直達資金782億元,已實現100%下達基層。“廣東把貫徹好直達機制作為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認真落實財政部部署要求,通過一張項目表、一套問題清單、一套管理標準、一套工作臺賬‘四個一’指引,做到謀劃準、實施快、監管嚴,有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省財政廳廳長戴運龍說。
據了解,2020年廣東地區承接的中央財政直達資金已100%下達基層,實際支出780.11億元,支出進度99.7%。不僅支持疫情防控,此類中央直達資金在我省幫扶市場主體和困難群眾、保就業、保基層運轉及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撥付由20天壓至1天
“去年6月和11月分別撥付2億抗疫特別國債,從申報到撥付都只用了1個星期,出乎意料地快,資金到位為加快工程建設、裝修安裝和設備采購幫助巨大。”張挪富說。
“就是要在‘快’字上下功夫、出成效。”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廣東有效利用直達資金這一特殊機制,避免資金層層審批、下達、撥付耗時。正常轉移支付省下達至市再下達至縣區需要20天左右,而直達資金1天內實現直達至縣區,確保資金第一時間直達基層和項目惠企利民,極大地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
“去年6月23日我省接到財政部下達的特殊轉移支付和抗疫特別國債資金預算指標,6月28日制定分配方案,6月30日資金直達縣區基層。”該負責人說。
除了快,直達資金“一竿子插到底”的顯著成效還體現在資金可追溯、更透明、可監控。由于帶有特定標識,從資金分配、撥付、使用等各個環節都能夠做到流向明確,從直達資金源頭貫穿到末端,做到資金流向哪里,監控就跟到哪里。直達資金系統還能全過程反映資金的分配、撥付和使用,數據清晰透明。一旦出現方向偏離,預警系統就會發揮作用,有效控制資金亂發、錯發,同時強化信息共享,與審計等部門形成監管合力。
“用于廣州呼吸中心項目的資金,全部納入直達資金監控系統,我們按照‘三個一’‘三確保’原則進行管理。”廣州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一是第一時間下達資金,確保資金直達基層單位;二是第一時間錄入直達系統,確保錄入資金不過夜;三是督促部門第一時間形成支出,確保直達資金實現資金臺賬與線下數據同步。去年底,該項目4億元抗疫特別國債資金已全部撥付并完成支出。
此外,在規模為3.17億元直達資金的佛山汽車消費補貼項目中,廣東利用扶持通平臺的大數據智能匹配審核功能,創新實現資金“秒報秒批秒付”,有力支撐“促消費、惠民生”購車補貼政策紅利高效釋放。
366億保市場主體
“去年大年初二,我們收到全國一百多家工廠的求救信,說養殖場快要斷料,再不供飼料怕出大事。”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廣東海大集團助理副總裁柴琰說:“一方面支出增多,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銷售受阻回款慢。內憂外困的時候,多虧國家對我們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實施專項貸款和貼息政策,不到三周公司就獲得貸款支持23億元和財政貼息2380萬元。我們用于飼料、生豬等產品產出和銷售,幫助公司及下游4萬經銷商、超65萬養殖戶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有效地支撐了對國家‘菜籃子’的保障。”
這是廣東依托中央直達資金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鮮活案例。在保就業方面,我省結合直達資金出臺就業補貼,全省共使用直達資金發放就業補貼11.02億元,惠及企業2.6萬家,受惠人員達9.6萬人。
在保市場主體方面,我省安排抗疫特別國債資金366億元,作為極少數率先將抗疫特別國債細化至具體項目的省份,廣東精準擇優支持400多個項目,重點包括“兩新一重”、公共醫療衛生等重大戰略和重點項目。在保基層運轉方面,特殊轉移支付資金下達后,實現所有縣區財力性轉移支付只增不減,有效保障基層財政平穩運行。
在疫情防控方面,安排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補助資金5.49億元、發熱門診和發熱診室規范化建設補助資金18.82億元、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建設補助經費1.17億元,支持推動我省縣級以上疾控機構核酸檢測能力、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發熱門診及核酸檢測能力三個全覆蓋,全面提升我省疫情防控能力。
每一筆都投到急需重要領域
直達資金高效使用見效的背后,是廣東高站位部署、一盤棋謀劃、多舉措推動。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央直達資金工作,多次召開全省視頻會議和專題工作會議,為直達資金落地見效提供了堅強保障;省財政廳第一時間成立了廳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把更多的財力下沉到基層,加強資金監控,督促落實整改,切實把中央直達資金安全到位、發揮實效作為今年財政工作的頭等大事。
突出中央直達資金與省委、省政府重點部署相銜接,充分發揮其在推動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的積極作用。其中,抗疫特別國債資金兼顧“一核一帶一區”的建設需求和償還能力,大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建設汕頭、湛江省域副中心,打造東西兩翼沿海經濟帶增長極;特殊轉移支付“哪里困難投向哪里”,加大對東西兩翼和北部生態發展區沿海經濟帶的支持力度,有效對沖困難地區疫情減收增支壓力,力爭實現每一筆資金雙重效果。
具體措施上,廣東抓建章立制、抓機制建設、抓項目審核,確保每一筆支出都投到急需重要領域。為提高直達資金管理的科學性、規范性,廣東制訂了抗疫特別國債、特殊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等資金具體實施細則,明確資金分配下達、撥付使用、績效管理等要求;為進一步加強直達資金和債券資金使用管理的實施工作,省財政廳聯合省發改委牽頭成立跨部門項目督查工作專班,全省累計培訓5000多人次;還實行清單式管理,聚焦重大項目建設和民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