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省財政廳消息,近年來廣東把促進農村金融發展作為財政支持“三農”工作的重要著力點,有效引導“銀保擔基資”(銀行、保險、擔保、基金、社會資本)等金融資源,全方位支持服務“三農”工作,大力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為支持農村金融機構發展,廣東落實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政策,“十三五”期間統籌安排專項資金2.2億元,對全省縣級綜合征信中心、信用村、鄉村金融(保險)服務站和鄉村助農取款點建設給予獎勵補助,實現普惠金融“村村通”全覆蓋;統籌安排6148萬元對全省45家村鎮銀行進行補助,支持農村金融機構服務“三農”。廣東還率先在全國發行中小銀行專項債100億元,通過注資入股等方式改善農合機構資本結構,推進農合機構化解風險、轉換機制、提升服務。
為推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廣東建立由財政部門牽頭、橫向部門聯合、縱向部門對口的工作聯動機制,出臺《關于大力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擴面、增品、提標”為重點,進一步提高我省農業保險覆蓋面、保障水平和服務能力,有力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十三五”期間廣東累計開辦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60個,累計保費收入77億元,全省各級財政投入超過60億元,農房、公益林、水稻、甘蔗等主要農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9.8%、93%、90%和73.6%。
“十三五”期間,廣東農業融資擔保機構累計為支農貸款擔保69.34億元,服務“三農”經營主體超7441戶次,為全省11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有關企業和農戶累計擔保放款1432筆16.62億元。截至2020年底,在保“三農”政策性業務項目數及金額占比分別達到99.94%和99.62%,有效降低“三農”經營主體綜合融資成本。
“十三五”期間,省財政注資45億元用于設立廣東省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以參股組建子基金、直接投資等方式,全力支持“三農”項目發展,共完成簽約認繳總規模超過145億元,帶動社會募資超過100億元,累計投資項目40個,發揮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引導作用。
截至2020年底,納入全省PPP項目庫管理的農村農業類項目共208個,總投資額超1000億元,其中153個項目已簽約落地進入執行階段,總投資額約663億元,有效推動農村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帶動當地貧困人口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