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一些部門仍存在違規決策、違規招投標問題。7月29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聽取了我省2020年度審計工作報告。報告顯示,去年一些部門因為重大經濟事項決策不當,造成國家利益受損、財政資金損失浪費,違規決策涉及金額46.63億元,其中直接損失浪費金額1.67億元,違規招投標項目涉及金額11.8億元。
財政管理??
未清理收回結余資金16.22億元
根據審計報告披露的信息,在對2020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及決算草案編制、省級部門預算執行和市縣財政管理情況的審計中發現,省級財政管理存在未及時清理收回結余資金、轉移支付分配下達不及時、省級社保基金預算管理不精準等問題。
具體而言,根據統計,2020年底,省財政廳未清理收回部分省級單位結存的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等預算資金,涉及金額16.22億元。省級社保基金預算管理未將省級失業保險(調劑金)納入社保基金編制范圍,涉及收入3.34億元、支出2.3億元。同時,有16個市的835人因重新就業等原因不符合條件仍繼續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涉及金額487.51萬元。
在省級部門預算執行方面,在審計中發現目前省級部門預算執行仍存在執行率低、資金使用不規范、未及時清理盤活資金等情況。有24個部門和4個下屬單位的102個項目預算執行率低于50%,涉及未執行金額3.1億元。有6個部門和1個下屬單位資產出租處置等非稅收入未按規定上繳財政,涉及金額214.95萬元。有5個部門和1個下屬單位無預算、超預算列支“三公”經費等,涉及金額30.43萬元。
市縣財政管理也不同程度存在預算管理不規范、非稅收入征繳不及時、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等情況。比如,有3個縣違規超范圍將土地出讓金、人防易地建設費等用于人員公用經費及其他開支,涉及金額7.5億元。
政策落實??
2市違規收取涉企保證金
圍繞中央和省的重大政策措施,我省對促進就業優先、優化營商環境、穩外資穩外貿及5G基站建設等政策落實情況開展了跟蹤審計。
結果顯示,在就業方面,有2個市穩崗補貼覆蓋面較低,申領失業保險穩崗補貼的企業僅占符合申領條件數的1.71%、2.04%;有6個市和3個縣超額超范圍向259家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補貼,涉及資金420.58萬元。此外,有2個縣未開展創業擔保貸款工作;有1個市未按規定對超過6個月未開展創業擔保貸款業務的3家銀行收回擔保基金,并取消其經辦資格。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我省組織對2020年度助企紓困、違規收取涉企保證金和會費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審計。抽查發現,有1個市的住房公積金中心要求5.41萬家公積金繳存單位向第三方購買用于登錄網上系統辦理業務的數字證書,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共繳納相關費用2681.32萬元。另外,有2個市的5家行政事業單位違規向企業收取用地履約保證金等1155.98萬元,有2個市的6家行政事業單位超標準向企業收取投標保證金等50.97萬元。
針對穩外資穩外貿政策落實情況,我省對省商務廳及廣州等10個市進行審計。結果表明,有關主管部門未嚴格按照有關穩外貿政策的要求實施進口貼息支持政策;21個市未能按照有關穩外貿政策要求在2周之內制定包括穩加工貿易在內的實施細則,最長的超時7個月。
在5G基站建設方面,有4個市未將5G站址納入同級國土空間規劃并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落實,有1個市僅在部分控規中落實。
污染防治??
2市、2縣未完成水質考核目標
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一直是近年來審計聚焦的重點。去年的審計發現,有1個市和2個縣部分年度未完成空氣質量優良率(達標率)指標任務,有2個市和2個縣未完成水質考核目標,有2個市和3個縣的2925家企業存在偷排、超排、直排等情況。
在對風險防范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審計中發現,有1個市的2個區將專項債券資金用于償還政府購買服務金、發放人員工資等支出,涉及金額5.41億元。有3個市因項目儲備質量不高、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等原因導致閑置債券資金22.57億元。
在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資金管理使用方面,截至2020年12月21日審計時,省級尚未明確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的牽頭部門,省財政、衛健、糧儲部門在制定儲備物資建議目錄等關鍵環節需反復協調,影響工作進度。
重點民生項目??
6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閑置超過1年
群眾關心的民生關切問題在審計中予以重點關注,結果發現,部分地市存在養老保險應保盡保仍有漏缺、部分醫保政策未落實以及住房保障待遇未完全落地等情況。
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方面,有8個市的158家機關事業單位未納入養老保險參保范圍;有8個市,一些辦理社保的工作人員或社會參保人員通過偽造資料、虛構勞動關系、篡改參保人信息等方式涉嫌騙取養老保險基金4437.2萬元。
針對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審計發現,有16個市的6468名符合資助政策要求的人員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9個市的醫保經辦機構違規支付醫保基金,涉及金額3947.39萬元;有9個市的145家定點醫療機構通過虛開藥品、耗材、診療項目等方式涉嫌騙取醫保基金3217.21萬元。
一些地方的住房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報告顯示,有8個市的2257名城市特殊困難群眾未享受住房保障待遇,10個市的5404戶不符合條件人員違規享受公租房保障待遇。截至2020年底,有6個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閑置超過1年,涉及財政資金42.89億元、銀行貸款2.87億元。
問題整改??
移送違紀違法問題線索216起
省審計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首次在報告中集中體現國有資產審計情況,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國有企業、行政事業(含高校)資產、自然資源資產等3類國有資產審計情況。
去年,我省組織對省建工集團、能源集團、機場集團、航運集團、旅控集團和省網絡公司等6戶國有企業進行審計。
結果顯示,部分企業會計信息不真實。有3戶企業存在合并財務報表抵消不充分、未按規定計提減值準備及未及時確認無形資產并進行攤銷等問題,造成多計資產7.3億元。部分國有資產損失浪費或存在損失風險,部分企業經營管理不善。例如,有2戶企業存在違規向無資質供應商采購、違規串通投標等問題,涉及金額5.54億元。
在對省級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的審計中發現,部分資產信息不真實。有5個部門和2個下屬單位的資產賬實不符,涉及金額2.66億元。部分資產管理使用績效不佳,有4個部門的部分資產閑置,涉及資產價值1061.66萬元和房產413.4平方米。
此外,省審計廳對部分領導干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結果表明,一些干部存在違規招投標等問題。例如,有1個市、5個縣和4個省屬部門單位的25個建設項目、采購項目未按規定招投標,或未實行政府集中采購,涉及金額11.8億元。
針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去年省審計廳共移送違紀違法問題線索216起,其中移送紀檢監察、公安機關等161起,移送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等55起,涉及公職人員388人。
據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對2019年度審計查出的1052條問題,已整改到位883條,整改完成率83.94%,尚未整改到位的問題中,管理類、體制機制類問題占比94.67%。上年度整改問題金額1331.5億元,制定完善相關規章制度315項,追責問責2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