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加油!”6月11日上午,中山市岐江河上鑼鼓喧天、熱鬧非凡,龍舟奮力前劃,岐江兩岸圍觀的市民不斷發出歡呼聲……
這是中山龍舟及文船巡游展演的一幕。當天上午,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中山)暨石岐龍舟文化周拉開帷幕。
啟動儀式上,一支融匯了武術南拳、醉拳、雜耍等技藝于一體的精彩“醉龍舞”引起了全場觀眾的歡呼。而在非遺精品節目展演環節,梅州杯花舞、清遠瑤族長鼓舞與中山咸水歌依次亮相,展現嶺南非遺的多元魅力。
伴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中山龍舟及文船巡游展演正式開始。陰雨天氣阻擋不了橈手的熱情,他們喊著統一的口號,整齊地向前進。現場參與巡游展演的,不僅有來自中山石岐長40米、容納90人左右的“長龍”,也有中山黃圃獨具特色、色彩艷麗的“文船”——船身插滿了色彩艷麗的羅傘、彩旗等。
“岐江河上,鑼鼓激蕩,龍舟競渡。19艘龍舟共900多名選手不畏風雨,場面震撼!”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林鳳群受邀進行現場講解。林鳳群說,中山龍舟活動在保留古老龍舟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水鄉生活、勞動習慣,創造了極具珠三角水鄉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在林鳳群看來,龍舟是民俗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載體,除了賽龍舟,民間還有起龍、游龍、收龍、吃龍舟飯等與龍舟文化息息相關的儀式。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山人,林鳳群對龍舟文化深有感觸:“龍舟文化是市民喜聞樂見的傳統活動,體現了水鄉百姓團結協作、力爭上游的精神,因此在今天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