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1100噸海底光纜,“豐華21號”長鳴一聲,從珠海高欄港駛向大洋深處。這艘今年首航的大船是廣東第一艘海纜施工裝備船,它的“主人”烽火海洋網絡設備有限公司近年受多因素影響遭遇震蕩。但隨著近3000萬元退稅款及時到賬,公司把這筆錢投向設備技改,將海纜生產效率提升了30%。上半年,烽火海洋產值同比增長88%。
從珠江口溯游而上,深入大灣區廣袤的腹地,西江江畔的云浮藥企廣東態森德制藥有限公司也經歷了峰回路轉。“公司成立第二年就碰上疫情,不但沒有盈利,而且建設廠房和購買設備的錢也都剛投進去,還好有1850萬元退稅款,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該公司總經理葉榮春說。
今年,我國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力度更大、規模空前,真金白銀、方式直接,著力精準、導向性強。廣東第一時間推動各項政策落地,截至7月底,全省完成留抵退稅超2100億元,為超過21萬戶各類市場主體渡難關、謀發展注入新動力。
穩人心??
退稅款直接到賬助企業重拾信心
走進云浮羅定雙東環保工業園,態森德制藥有限公司9個60噸容量的紅霉素發酵設備正全速運轉。“還在試產階段,資金流本就緊張。疫情一來,公司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葉榮春說,計劃把退稅款用于保障員工一年的薪資和日常經營支出。沒有了后顧之憂,企業今年將正式投產。
面對持續的多重壓力,企業等不起,政策慢不得。今年,我國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推出“重頭戲”——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不同于其他稅惠政策,退稅將“真金白銀”返給企業,直接增加企業現金流,特別是存量留抵稅額一次性集中退還,助企紓困效果直接,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關鍵性舉措。
為此,中央財政安排了1.2萬億元一次性財力專項補助,并納入直達資金管理,直達市縣基層財政專戶,確保退稅資金快速直達市場主體。截至7月20日,今年我國已退稅2萬億元,超去年全年退稅規模3倍;合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3萬億元,顯著超過年初預估規模。
其中,廣東退稅減稅規模全國最大,為第一時間保障政策落實到位,我省提前分政策、分行業、分地區全面摸清底數,財政、稅務等多部門協同聯動,建立企業定點聯系機制,并及時將中央專項補助資金下達市縣,實現困難地區退稅減稅全覆蓋。今年上半年,全省退稅緩稅減稅降費約3000億元。
對很多企業來說,積極的財政政策帶來了雪中送炭的“救命錢”。“前期設備購進、場地建設投入很大,正準備投入量產,就遇上疫情。”茂名市浩瀚建材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才俠說:“220多萬元退稅款打到我賬戶上,感覺一下子看到希望了。現在,我們新開發的產品市場反應很不錯,甚至比預期還好。”
渡難關??
加快精準幫扶重點行業和群體
“特別對制造業來說,退稅給我們增加了抗風險能力。”深圳市創新先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光說:“我們從事智能廚電制造,因為研發投入較大,回款速度慢。及時到賬的退稅款增加了公司資金流,緩解了疫情等帶來的壓力。現在我們每個月訂單量比疫情前增長了30%,利潤也恢復到了之前的水平。”
數據顯示,自4月1日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以來,截至7月20日,全國制造業退稅4844億元,占比25.8%,是受益最明顯的行業。廣東方面,今年1—7月制造業退稅約580億元。
不僅是制造業,廣東加快精準幫扶重點行業和重點群體。比如,精準實施快遞收派服務收入免征增值稅、航空和鐵路運輸企業分支機構暫停預繳增值稅、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和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費扣減等政策,有效幫助這些行業和群體緩解壓力、渡過難關。
在順豐速運華南(廣州)樞紐快件轉運中心,傳送帶一刻不停地滾動著。“我們有上萬名員工,因疫情導致局部區域物流封鎖、網點關停,公司壓力倍增。”廣州順豐速運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提交退稅申請后,第二天1.77億元的退稅款就到賬了,很及時。”
穩住企業,穩住了經濟大盤,也穩住了就業。“此前,我們購置了1000多輛新能源汽車,資金流受到影響。加上疫情后公共交通客流量銳減,收入大幅下降。”珠海公交巴士有限公司負責人向朝暉說:“稅務部門僅用1天就完成了退稅審核,3.06億元退稅款,不僅讓5400多名員工的工資有了保障,還給我們后續智慧交通的投入提供了資金。”
7月起,我國在全面覆蓋小微企業、重點突出制造業等六大行業基礎上,新增批發零售、農林牧漁、住宿餐飲等7個行業納入存量留抵稅額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按月退還范圍,全國新增留抵退稅約1420億元。
廣東第一時間落實擴圍政策,幫助這些受影響較大的企業渡難關。“疫情對餐飲業沖擊很大,被納入全額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范圍,讓我們切實感受到政府助企紓困的決心。”廣東順德珍之寶餐飲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黎玉芳說。
謀發展??
政企攜手危中尋機擁抱新興產業藍海
挑戰與機遇并存,得益于以減稅降費為代表的一攬子政策落地生效,廣東政企攜手應對風浪、危中尋機,擁抱更廣闊的藍海。
“在財稅等政策激勵下,我們今年投資6000萬添置設備、新建廠房,就業崗位也增加了近20%。”烽火海洋網絡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茂友說。
同樣抓住機遇“逆勢增長”的還有中山老牌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鐵將軍”。在該公司車身域控制器自動化生產車間,多臺多軸機械臂正高效運行著。“這是我們拿退稅款投資的產線。”鐵將軍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韋科說,今年是我們轉型為新能源汽車配套企業的關鍵時期,近2000萬元退稅減稅給我們加了一把力。
這樣的勢頭在廣東各地涌現。走進肇慶保達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忙碌,設備全開。“現在車間處于滿產狀態。”該公司財務負責人表示,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企業在環保材料研制生產上投入了大量資金。“隨著超520萬元退稅款到賬,我們加大研發,新取得國家專利13項,大家士氣大漲,訂單也跟著漲。”他說。
此外,財稅利好也為地方重點項目建設注入“加速劑”。今年來,廣東積極梳理承接重點項目建設任務的企業名單,精準對接需求,為重點項目建設賦能。
在潮州,華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是國家、省、市重點建設項目。“我們將留抵退稅款用于設備引進和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加快項目進度。”華瀛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財務主管李俊介紹,目前1號儲罐工程已完成升頂作業,將有力提升當地能源保障水平、助力打造臨海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