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您有新的訂單。”在廣州天河商圈的一家熱門餐廳,飯點高峰期,美團外賣的提示音此起彼伏,店員們按照訂單要求忙碌地準備著外賣。
外賣小哥一拿到外賣就立刻出發,為市民送去便利。如今,外賣配送在市民生活中已不可或缺。
多項政策支持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逐漸成熟,形成了即時零售、無人零售、社區團購等多種社區商業新業態,帶動線上線下消費兩旺。
外賣購買急需商品
即時零售提供便利
“每天都能賣幾十包?!迸硖仨懯巧钲谀仙絽^一家超市的老板,他的小店這幾年上線了外賣平臺。店里儲備的紅包等小眾商品,在假期迎來銷售高峰。
“以前買這些小眾商品,人們更多是網購或去專業的門店。現在選擇即時零售平臺下單,半小時就能拿到貨?!迸硖仨懡榻B,剛開始做時一天只有十幾單,如今店里每天的訂單有近千個,商品種類也拓展了幾十種。
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時效性,即時零售也成為廣州市民購物的方式之一。
溫先生原本是廣州番禺區漢溪村內一家雜貨鋪的老板。一次偶然的契機讓他接觸了即時零售,外賣訂單逐漸增多。不大的店面售賣3000多種商品,當天截至上午11時,店鋪已經完成將近200單訂單。
“最近露營用的帳篷、馬扎等訂單不斷,一周賣了將近200單。”溫先生說,像釣魚竿這種小眾商品,一天能賣出20多件。
美團數據顯示,去年10月以來,廣東入駐平臺的超市數量、訂單量均居全國第一。以“即時零售”為代表的新消費業態在廣東蓬勃發展,得益于廣東今年以來推出的多項促消費政策。截至9月21日,全省已發放核銷消費券約11.3億元,直接拉動消費約100億元。
便利店兼做社區團購
激活更多消費場景
今年8月,全國第二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名單公布,廣州等全國50個地區入選。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服務半徑為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等為目標,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除了即時零售,社區團購、無人零售等新業態,也“擴展”了便民生活的半徑。
李興群是廣州天河育蕾小區的一名社區團購團長。在廣州出現疫情、多區停止堂食的時候,社區街坊通過她的便利店下單的商品每天都有上千單,比平時增加了兩三倍。“經常要忙到凌晨一兩點?!崩钆d群說。
即時零售平臺上激增的小店,遍布各個街道的社區團購自提點,都是在線下業態繁榮的基礎上產生的。
根據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2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全國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廣東占了一半。廣東是中國便利店最多的地區之一,這也是新業態持續涌現的原因。
隨著即時零售業務的不斷發展,眾多電商企業也積極參與其中。以美團為例,即時零售的業務范圍由早期的餐飲外賣,拓展至生鮮、商超、鮮花、醫藥等眾多品類。根據美團數據,去年10月至今,廣東百貨商店數量同比增長73%,訂單量同比增長114%,均高于全國平均值。
多家機構預測,未來即時零售新業態面向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萬億元量級。艾瑞咨詢分析認為,2025年即時零售規模約為1.2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