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廣東省“十四五”生態環境科普工作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其中明確提出,提升生態環境設施科普功能,鼓勵各地科技館、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工業遺跡、公園等公共文化機構建設生態環境科普展區。
組建至少1支生態環境科普專家團隊
《方案》提出的目標是:到2025年,生態環境科普工作責任體系和“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制度安排不斷完善、方式方法持續創新、科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展現成效、科普公共服務能力提質增效、機制體制保障更加有力,公民生態環境科學素質顯著提升,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撐作用更加顯著。
具體目標包括組建至少1支生態環境科普專家團隊;每年培養優秀生態環境講解員不少于3名,省級優秀生態環境講解員不少于10名;開展廣東省居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監測工作不少于2次,到2022年和2025年,廣東省居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分別達到15%及以上和20%及以上等。
鼓勵建設線上科普展館
《方案》要求,加強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建設。積極創建生態環境科普基地,支持各地市加強科普基地的挖掘和培育。加大對科普基地的支持,鼓勵各科普場所加大經費投入,更新升級科普內容和作品,建設線上科普展館,整合打造線上科普展覽資源共享平臺。
提升生態環境設施科普功能。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的實驗室、監測站等科研機構,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等環保設施開放單位增加科普設施及功能,定期向社會公眾開放,每年開放時間不少于20天。鼓勵各地科技館、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工業遺跡、公園等公共文化機構建設生態環境科普展區。
實施科普進校園行動
《方案》還提出,開辟青少年生態環境科學素質提升“第二課堂”。實施科普進校園行動,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研學活動,重點打造適合我省中小學生的生態環境類科普研學品牌課程,組織青少年走進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和環境教育基地等校外科普場所,豐富青少年生態環境科普活動形式和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