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022年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之技能工匠爭先賽在佛山落下帷幕。
自8月啟動報名以來,經歷了前期宣傳發動、初賽、培訓、復賽等多個環節,36個項目拿到決賽入場券。經過一番精彩的角逐,最終4個項目脫穎而出斬獲金獎。本次賽事由省人社廳、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工信廳、共青團廣東省委、省婦聯聯合主辦,佛山市人社局承辦,高明區高級技工學校協辦。
今年是佛山第五年承辦廣東“眾創杯”技能工匠爭先賽。佛山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佛山正在加緊培育壯大戰略性產業集群,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再上新臺階,希望通過大賽達到以創業促進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目的。
項目創新性強 瞄準剛需賽道
展技能風采,揚眾創之帆。“眾創杯”技能工匠爭先賽是廣東久負盛名的創業創新大賽之一,也是技能人才展示自身才華的平臺。自啟動報名以來,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之技能爭先賽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吸引了各團隊及企業踴躍報名。據統計,今年共有1034個項目、4000多名參賽者報名,總報名數較去年增了近27%。
今年,共有36個參賽項目入圍決賽。其中,廣東技工主賽道團隊組12個、廣東技工主賽道企業組12個;粵菜師傅專項賽和南粵家政專項賽各6個。
大賽決賽創新采取全程線上路演答辯,線上線下相結合評審的方式進行,并通過南方+等多家媒體同步直播。其中,項目在線路演8分鐘、答辯4分鐘,由專家評委根據評審細則對每個項目進行評分。在決賽路演后,賽事工作人員將綜合復賽與決賽成績確定最終分數,按分數從高到低的原則進行排名。
整體來看,今年入圍決賽的項目含金量較高,擁有較強的創新性與廣闊發展前景。以廣東技工主賽道企業組為例,多數項目內容聚焦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技術、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高集成功率半導體芯片及模塊”項目便是其中之一,其團隊設計的功率芯片及功率模塊,不但突破了技術難題,而且有效解決市場痛點、降低生產成本。該公司成立第一年已申請專利超過400項,占中國相關專利的15%以上,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額4000萬元。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功率半導體的應用是很廣泛的。”現場專家點評稱,該項目的最大亮點是集成度高,且做到了定制化,項目前景非常好。
由技校學生參與的廣東技工主賽道團隊組項目,也讓人眼前一亮。“機‘圓’巧‘殼’——圓果加工機”項目帶來了其自研的龍眼加工設備,可有效解決人工剝殼效率低、傳統設備加工果汁損失大等痛點。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其最新研發的設備可實現自動化上料,一臺機器可媲美30人的人工處理效能,剝殼率達到95%以上,去核成功率達96%,損失率小于3%。
現場專家點評稱,該項目的切入點很好,找準了農業領域龍眼剝殼加工的技術需求與難點,且學生能夠不斷提升設備性能與商業價值,具有很強的創新性。
“今年入圍決賽的項目總體夠硬核,內容創新性強,且大多瞄準了剛需賽道,說明他們對行業了解較為深刻。”多年擔任賽事專家評審的深圳紅冠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彬彬說,除了創新性強,許多項目的選手還會緊密結合市場反饋,不斷對產品進行迭代更新,使產品價值不斷提升,這也是一大亮點。
獎金超200萬元 提供“12+N”創業支持
“你們的產品定價是多少?”“如何進一步拓寬市場渠道?”“現在有哪些企業和你們合作?”面對評委們針對項目提出的問題,選手們不懼挑戰,以專業而流暢的應答,獲得評委的好評。
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來自廣東技工主賽道團隊組、企業組以及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專項賽的四個項目成功斬獲金獎。它們分別為廣東技工主賽道團隊組“機‘圓’巧‘殼’——圓果加工機”項目,廣東技工主賽道企業組“全球領先高集成功率半導體芯片及模塊”項目,粵菜師傅專項賽“‘鵝公館’嶺南文化鵝美食主題餐廳”項目以及南粵家政專項賽項目“阿好管家一站式服務供應商”。
同時,“智能水上救援機器人”等6個項目獲得銀獎,“新型仿生人手線切割機床夾具”等8個項目獲得銅獎。
“聽到獲得金獎的消息我們很高興,這是對我們的肯定,也增加了我們對未來的信心。”鵝公館嶺南文化鵝美食主題餐廳創始人廖宗成說,通過參加比賽,我們能更詳細地了解同行的好經驗好做法,這也是一個學習的歷程。
根據賽制安排,本次大賽獎金總額為211萬元。其中,廣東技工賽團隊組金獎、銀獎、銅獎分別按10萬元、8萬元、5萬元的標準給予省級優秀創業項目資助。團隊組同時設創業伯樂獎(指導老師),原則上最高不超過60名。
廣東技工賽企業組金獎、銀獎、銅獎則分別按20萬元、15萬元、10萬元的標準給予省級優秀創業項目資助。而粵菜師傅專項賽和南粵家政專項賽的金獎、銀獎、銅獎也將分別按20萬元、15萬元、10萬元給予省級優秀創業項目資助。同時,技工賽的團隊組項目只要2年內在廣東落地創業的,可再分別申請10萬元、7萬元、5萬元項目落地資助。
除了資金扶持,大賽還設置了“12+N”的支持政策,包括優先入駐創業孵化基地、創業融資支持、創業擔保貸款、銀行專項授信等福利,并將通過舉辦創業講座、項目展示、創業指導、訓練營、資源對接會等配套活動,有效滿足創業項目同各類創業資源的對接。
以賽促學、以賽促創,是舉辦技能工匠爭先賽的重要目的。在黃彬彬看來,該項賽事既為技能工匠搭建了展示自身才華的舞臺,也為他們提供了交流學習的渠道,“通過賽事,他們能相互學習借鑒、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自身創新創業能力”。
接下來,項目如何更好地落地轉化?他建議,項目團隊要采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式,每推出一款產品都迅速投入市場進行驗證,借助市場反饋找到產品短板,并快速改進迭代。
“一談到創業,大家都會探討商業模式創新,其實不然。”他認為,好的創業項目,其核心是要給客戶創造足夠的價值。只有創造了足夠的價值,客戶才愿意付費買單,這時才能更好地規劃項目的商業模式。
完善創業生態 構建創業孵化服務網
以創新推動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近年來,佛山高度重視“雙創”工作,大力構建完備的就業創業生態體系。
一方面,佛山積極承辦“眾創杯”技能工匠爭先賽等創業賽事,并從中孵化優秀項目助其發展壯大。據統計,佛山市創業孵化項目近兩年在國家和省舉辦的各創業大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共獲金獎7個、銀獎8個、銅獎11個。
另一方面,佛山人社部門大力推進“1+5+N”創業孵化基地與佛山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建設,著力構建創業孵化服務網。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經人社部門認定的創業孵化基地已達66家,其中包括國家級示范性創業孵化基地1家,累計引進企業8871戶,帶動就業56823人。而佛山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基地累計引進臺港澳項目131個,累計帶動就業456人。
引金融“活水”滋養創新創業,佛山大力構建“政企銀”創業擔保貸款新模式。具體而言,佛山成立了由市人社局、財政局、金融局、人民銀行聯合組建的工作協調小組,并通過公開遴選的方式確定一家國有控股企業為基金運營管理機構,以此提高擔保基金運作效率和風險控制能力。
同時,佛山確定了六家銀行為創業擔保貸款經辦銀行,受理網點近1000家,旨在從市場角度拓寬服務渠道,滿足創業者不同的借款需求。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全市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72筆,合共發放約4.94億元,貼息1519.82萬元。
接下來,佛山將深入貫徹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有關政策,加快打造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基地“一基地兩園區”格局,積極完善“1+5+N”一網式創業孵化服務平臺功能,為創業青年提供企業孵化、落實政策、對接資源、專業培訓等多項服務,幫助他們在佛山落地扎根、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