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抓準了問題,是廣東加快構建區域均衡發展新格局的重大舉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說。
1月28日下午,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全面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難題”分組討論中,來自政府部門、企業機構、縣鎮村代表、專家學者等與會嘉賓聚焦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建言獻策。
爭取更多縣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縣域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我省有57個縣或縣級市,縣域面積占全省面積的71.7%,縣域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8%,但縣域GDP僅占全省GDP的12.5%。
“縣域經濟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同時也是巨大的潛力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說,如何全面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廣東在現代化新征程上闊步前行必須要回答好的一個重大問題。
朱偉認為,要分類引導縣域差異化發展、大力推動縣域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不斷完善橫向縱向幫扶協作機制、強化縣域資源要素配置,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重點支持若干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縣域做強做優,爭先進位,爭取更多的縣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
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我省有22個縣(市)是農產品主產區,茂名高州是其中之一,這些縣域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高州市委書記王土瑞提出的思路是:把工業做大、把農業做強、把城鄉做美,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抓手,全面推進縣域振興。
與高州不同,乳源瑤族自治縣等11個縣(市)是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同時還有不少縣(市)是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對于這些縣域又該如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實現綠色發展?對此,乳源瑤族自治縣委書記陳大川拋出了該縣的解題之道——在全域生態保護、推進產業攻堅、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以及優化項目建設機制四個方面下功夫,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用力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外,如肇慶四會市所處的位置一樣,我省還有12個縣(市)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內,這些位于大城市周邊的縣域又該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四會將聚焦制造業當家,推動經濟總量質量新提升。聚焦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發展均衡性新提升。聚焦農業現代化,推動強鎮興村成效新提升,力爭成為‘百縣’中的佼佼者和示范者。”四會市委書記李偉忠說。
做好產城人融合發展文章 推進新型城鎮化
“一直以來,全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4.15%。”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耿輝表示,省住建廳將繼續完善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和優質化公共服務,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普寧市是著名僑鄉、重點革命老區、全國人口第一大縣。”在新型城鎮化專題討論中,普寧市委書記黃銳亮在現場主動“亮短板”,求妙計。“春節期間普寧英歌火遍世界。但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普寧遇到人多地少、產業不優、承載力不強等突出問題。”
黃銳亮說,普寧將提升“三個承載力”——人口承載力、產業承載力和環境承載力。人口承載力方面,城區以提高集聚能力為重點,通過產城融合、城市更新、擴容提質三個途徑,推動66平方公里城區建設,進一步吸納城區80萬人口;產業承載力方面,將打造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力爭在今年重回全國經濟百強縣,打造粵東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縣域標桿。
東莞市虎門鎮黨委書記蔣亞軍也在現場描繪藍圖。“虎門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再創新優勢,我們認為要繼續通過新型城鎮化的升級,做好產、城、人融合發展的文章,實現虎門的高質量發展。”
他透露,虎門將通過城市更新,推出一批高品質、低成本的產業空間來承載新興產業。另一方面,規劃調整升級一批產業用地,吸引高品質的先進制造業進駐。“比如,虎門正在建設的一宗‘工改工’項目(北柵社區的智匯城項目),投資15億元,瞄準智能制造、先進裝備制造等開展招商,項目投產后,社區的年租金收入預計增加1億元。”
湛江雷州市龍門鎮黨委書記陳孝則表示,龍門鎮將在建設商貿強鎮上發力,在做大做強現代農業上植優勢,在打造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上出成效。“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力爭于2025年建成城鄉融合發展省級示范鎮。”
匯聚更強大力量 共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劉棕會說,按照全省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部署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更需要匯聚更強大力量、需要各方各界的參與支持、共同推進。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將為廣東省經濟社會邁上新臺階開辟新的空間,并為全國樹立現代化的標桿。”碧桂園農業聯席董事長、華大農業董事長梅永紅說,關鍵在落實,在結果,需要形成完整的工作閉環。他提出,從農民認可、社會參與、政策持續、責任明確、體制創新等五個方面下功夫,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作為鄉村振興“一線總指揮”,縣委書記如何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汕尾市委常委、陸豐市委書記陳德忠提出了堅持制造業當家、實施強鎮富鎮工程、高標準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2.0版本、實施村集體經濟“億千百萬”倍增計劃等四大舉措,推動全域縣鎮村全面振興。
鎮域如何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立足資源稟賦,堅持把古鎮保護、產業振興、項目建設作為強鎮興村富民的重要支撐,以農文旅融合發展推動古鎮與良田共存,產業與社區共興。松口鎮黨委書記宋鐵軍結合這些做法提出加快保護和活化利用、推進產業振興、提升治理效能。
村(社區)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最基礎單位,是抓工作落實、密切聯系群眾的“第一線陣地”。清遠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黨支部書記陸飛紅說,要突出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接下來還要抓黨建引領、產業發展、鄉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進一步推動村莊高質量發展。
■專家建言
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是廣東省以實現農村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為目標的重要工程。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在縣域,但潛力也在縣域。
以發展階段和經濟體量來說,廣東也是最有條件推進“三農”現代化的省份之一。廣東要實現物質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和制度現代化三個層面現代化的協調推進,一個重要的做法是進一步強化省級統籌,著力將縣鎮村發展的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板”。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
在全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激勵體制和合作模式上,縣域這個“后腰”始終硬不起來。究其原因,與縣域發展中未能把握好縣級與省市間、縣級與鎮村間、縣級與縣域各橫向和垂直各部門間的資源配置的統分關系有關。為此,提出兩點建議:
大膽賦權強縣。要建立省、市、縣三級下沉支持鎮村資源主要由縣一級統籌、使用、考核的體制,明確縣一級統籌全縣鎮、村協同發展的主體責任和相應的資源保障。
構筑內外合力。縣一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指揮下,對全縣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整體性和關聯性進行系統設計,以制度建設來凝聚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的內外合力。
——省政府原參事、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
廣東的新型城鎮化有自己的特點:一是城鄉差距大,地區發展的差異也很大;二是城鎮化速度快,人口規模大,流動人口特別多。
廣東要進一步推進新型城鎮化,首先要解決就地就近的問題,提高粵東西北城市化水平。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發揮縣城的作用。廣東縣城發展的稟賦差異很大,因此要根據各自的比較優勢來發展,可以通過承接產業轉移,與珠三角形成產業鏈優勢。
其次是實現縣鎮村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推動公共資源向縣鎮下沉,補齊公共服務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短板,使教育、醫療的服務水準能大幅提高,不斷接近其所在地級市的水平。
——中山大學中國區域協調發展與鄉村建設研究院院長李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