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2023年全省民政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會議透露,2023年我省各級民政部門將對符合條件的2.2萬戶特困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同時重點推動精神衛生福利設施項目建設。
救助流浪乞討人員4.73萬人次
社會救助是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救助流浪乞討人員4.73萬人次;405萬低收入人口被納入動態預警范圍;持續將72.1萬建檔立卡脫貧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范圍……過去一年,廣東提前完成省十件民生實事底線民生提標任務,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更加密實。
會議指出,2023年廣東將出臺《廣東省新時代社會救助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強對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的專項救助,落實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政策,利用社工力量常態化開展困難群眾聯系、探訪、幫扶工作。
如今,廣東集中供養、分散供養孤兒(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最低養育標準分別達1949元/人·月和1313元/人·月。
按照規劃,2023年廣東將繼續完善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制度,加強集中供養孤兒照料護理補貼服務,出臺收養登記評估實施辦法,同時推動縣級兒童福利機構移交集中供養兒童,實施區域化集中養育。
在殘疾人福利方面,目前,我省已將困難生活補貼范圍擴大到低保邊緣家庭中的殘疾人,2022年全省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人數達157.7萬人次,補貼標準和覆蓋范圍居全國前列。會議提出,2023年廣東將重點推動精神衛生福利設施項目建設,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融合行動。
已打造185個城鄉社區綜合服務示范點
為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2022年,廣東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全省2.6萬多個村(居)建立了公共衛生委員會,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村“兩委”干部補貼提高至3300元/人·月,打造了185個村(社區)“一站式”城鄉社區綜合服務示范點。
與此同時,社會力量得到進一步彰顯。過去一年,全省慈善和社工志愿服務蓬勃發展:“雙百工程”如期實現全省鄉鎮(街道)社工站(點)100%覆蓋、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服務100%覆蓋;全省依法登記或認定的慈善組織1909個,城鄉社區志愿服務站點覆蓋率達87.2%。
會議指出,接下來,廣東將聚焦高效能基層治理,奮力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在夯實治理根基方面,將加強村(居)民自治組織建設,健全村(居)委會各類下屬委員會,推動基層全過程民主。在完善社區服務方面,將推動上線全省城鄉社區治理服務一體化平臺,推進智慧社區建設。
將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
會議介紹,過去一年,廣東持續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方面,全省目前共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1萬個,為1.6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全年培訓養老護理人才8.6萬人次。同時,廣東持續出臺政策助力養老服務機構紓困,全省1012家養老機構享受機構運營補貼或一次性補貼4851萬元,發放工作人員補貼1600萬元。
會議指出,未來一年將繼續健全完善城市“街道—社區—小區—家庭”四級和農村“縣—鎮—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加快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對符合條件的2.2萬戶特困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推進多層次養老服務人才培養。要突出養老服務深度合作,發揮粵港合作社會福利專班作用,支持和推動與香港、澳門地區養老服務交流合作,并持續深化跨省合作“旅居養老”。
在優化專項社會事務服務管理方面,過去一年,廣東“跨省通辦”婚姻登記量達8.1萬對,居試點省份首位,并全面完成殯儀館火化機尾氣排放治理,審核完善地名78.7萬條。
會議指出,將繼續做好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工作,全面完成婚姻登記歷史檔案電子化任務,推動縣級以上婚姻登記機關全部設立婚姻家庭輔導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