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進入第二日,會場一片忙碌:暨南大學在讀博士生夏佳惠流連于知名高校展位前,尋找工作機會;“智能VR心理健康測評系統”負責人花浩鏹與往來人才暢談,交流技術發展;健帆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莢燕埋頭翻閱簡歷,篩選優秀人才……“支持政策多、平臺搭建牢,留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心更堅定了。”夏佳惠說。
當天下午,大賽舉行閉幕式,并為獲獎團隊頒獎。兩天來,決賽所搭設的產學對接合作平臺更讓不少團隊完成了研究成果轉化的重要一步。現場,超60家知名投融資機構及超400個博士博士后創業項目參與對接,現場簽約項目73個,意向合作金額約12.5億元。
大灣區企事業單位組隊攬才
作為此次大賽的參賽選手,竇瀏以及他的團隊收獲頗豐。他們帶來的“生物口服大分子藥物遞送技術”項目摘得金獎。“此前,大分子藥物主要依靠注射,口服給藥易導致藥物在胃腸道中被降解等問題。我們通過研究突破了以往障礙,打破國外專利壁壘。”竇瀏說。
“下一步的重點是推動現有技術產業化,我們已經跟現場的創投機構敲定了意向。”大賽的展示環節也將竇瀏團隊推到了“臺前”,助力技術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與此同時,團隊還將獲得此次大賽提供的資助。
熱鬧的大賽現場也成為不少企業、科研院校及機構的人才“蓄水池”。236家知名高校、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和醫療衛生機構等大灣區企事業單位組隊求才,提供745個招聘崗位共4030個博士博士后人才需求,線上線下共吸引海(境)內外152所知名高校2300多名博士博士后參加交流對接,共成功匹配或初步達成工作意向超600人。
在項目對接區,廣州市人事服務中心的唐思格外忙碌,“已經有十多人來咨詢人才政策了。”她介紹,大賽還為參會單位提供博士后設站咨詢服務,“我們為有意在廣州設立博士后培養平臺的企業提供建站資助。對新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予以100萬元建站資助;對新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予以70萬元建站資助。”
這是廣東重視博士博士后工作的縮影。一系列引育政策、一大批創新平臺,一站式服務保障在這里落地。目前,全省共建成博士后科研平臺1267家、博士工作站1083家。2022年,全省共招收博士后4519人,在站博士后超1.2萬人,累計招收博士后4萬余人。
不少“往屆生”也向現場人才伸出橄欖枝。作為以往各項創新創業大賽的獲獎團隊,香洲區珠海知行空天有限公司在2022年落地珠海香洲區。這次,他們與其他十余支隊伍一起,將自己的產品帶到了大賽專門設置的博士博士后項目展上。公司總經理陳宗良表示,已經“瞄準”部分對項目感興趣的博士博士后,接下來將就邀請他們加入團隊作進一步溝通。
超60家投融資機構“選項目”
閉幕式上,來自科研團隊和創投機構的五對代表分別在觸控板上簽下姓名,項目落地合作簽約正式完成。不僅如此,大賽期間,專門為簽約項目設置的舞臺區域每隔一個小時便開展一次集體意向書簽約。
如何讓科研項目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大賽在舉行項目評比的同時,也為博士博士后提供了良好的對接平臺,幫助他們解決后期在項目轉化落地中即將遇到的實際問題,提供全鏈條支撐、全方位服務。
“以往我們有需求,但缺乏渠道去了解目前有哪些適配需求的科研項目。”優特電力有限公司軟件部經理陳雷翻閱著手中的博士博士后科研成果轉化項目手冊。早在會前,他就已經針對企業業務需求選定了一批科研項目,并進行了大賽期間的洽談預約。在大賽閉幕前,陳雷與一個信息技術項目達成了合作意向,正等待著簽訂意向書。
現場,項目對接和融資對接區域人來人往,成為本次大賽的亮點之一。此次大賽,現場簽約項目共73個,意向合作金額約12.5億元。
在項目對接區域,技術需求單位與博士博士后項目現場展開深入洽談對接,省內21個地級以上市的產業園區、孵化機構以及博士后創新平臺與人才精準對接;在融資對接區域,大賽邀請了超60家知名投融資機構,通過搭建博士后人才、項目、資金對接的高端平臺,促進科研項目轉化落地,幫助博士博士后項目快速獲得融資。
成果展區內,“可穿戴的多模態腦卒中快速診斷云平臺”項目引得不少關注。這個項目曾獲2021“眾創杯”科技領航賽團體組金獎。如今,項目團隊成立珠海卒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入駐珠海創業基地,開啟發展新階段。“我們在基地擁有三年免租期以及配套的人才公寓,此外還獲得了一系列稅收、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方面的扶持。”在企業聯合創始人劉念看來,創新創業大賽給團隊帶來了一系列的發展利好。
“對我們來說,粵港澳大灣區完整的產業鏈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都非常具有吸引力。”另一家曾在各項創新創業大賽中攬得獎項的企業——廣東固納科技有限公司的CEO顧其傲也來到了大賽現場參展。去年,這支成長于香港科技大學的團隊正式落地廣州黃埔。“創新創業大賽是個很寶貴的機會,評委們的點評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下游客戶的需求,更加明晰未來的產業化路徑。”顧其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