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灣區標準”公布儀式在深圳舉行,粵港澳三地共同公布110項“灣區標準”。
本次公布的“灣區標準”以粵港澳三地高共性、易融合的重點民生領域為切入點,涵蓋食品、粵菜、中醫藥、交通、養老、物流等25個領域。大灣區居民熟悉的絲苗米、廣式月餅、杏仁餅、鮮(凍)清遠麻雞產品等均在清單內;橋島隧智能運維數據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基于信息化協同平臺的跨域機動車服務要求、養老機構認知癥老年人生活照顧指南等標準也和居民生活息息相關。
首批公布的“灣區標準”由粵港澳三地技術實力較強、影響力較大的社會團體、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研制,具有科學性和適用性?!案郯母鞣椒e極參與編制‘灣區標準’,清單中有58項標準是由港澳相關單位牽頭或共同牽頭編制,相關牽頭單位包括香港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香港理工大學、香港飲食業職工總會、澳門市政署、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發展及質量研究所等?!笔∈袌霰O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灣區標準’將有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為提升大灣區居民高品質生活提供有力支撐,為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擴大標準制度型開放作出先行示范?!痹撠撠熑吮硎?。
粵港澳三地相關政府部門還共同簽署了《關于共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標準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加快研制更多高水平的“灣區標準”,以標準的“軟聯通”促進互聯互通,切實以先進標準引領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助推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粵港澳大灣區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以及“灣區標準”標識同步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