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兩張皮”,廣東又出實招!6月28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下稱“省人社廳”)在廣東嶺南現代技師學院舉行廣東省“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建設對接活動,為解決企業用工之困、院校就業之困、青年技能之困提供了創新路徑。
去年以來,省人社廳瞄準我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推動龍頭企業聯合生態企業、院校構建以產業崗位標準為引領、以院校人才培養為基礎、以技能人才評價為紐帶的“產教評”技能生態鏈。目前,已對接產業鏈遴選建設了63條“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吸引了3170家企業、432所院校參與。
據悉,“入鏈”企業累計提供了超10萬個學徒崗位,通過推行“崗位+培養”學徒就業新形式,幫助青年掌握新技術新技能,打通青年進入新興產業就業“最后一公里”,解決“產業缺青年,青年缺就業”結構性矛盾。
創新“崗位+培養”學徒計劃,企業提前介入技能培訓
本次活動發布了“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崗位+培養”學徒計劃,63條“產教評”技能生態鏈龍頭企業、生態企業將拿出10.31萬個學徒崗位,其中5.05萬個技術技能學徒崗位,面向高等院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畢業年度學生開展學生學徒培養;5.25萬個技培生崗位,面向應往屆畢業生,開展“技培生”多崗位多技能培養。
“我們面向不同層次的院校學生,推出學徒項目計劃進行精準培養,為在校生架設通向技能崗位的‘立交橋’?!毙劳_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助理尹慶玲介紹,作為新能源產業集群技能生態鏈的鏈主企業,該公司牽頭9家生態企業,一共發布了超過1500個學徒崗位,希望借助技能生態鏈鏈接到更多的優質人力資源。
據悉,本次發布的學徒培養計劃主要集中在新技術新職業等人才需求旺盛、薪酬待遇高的產業集群領域,包括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智能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崗位+培養”的新就業形式,是通過將培養前置,既給青年好崗位,又給青年好培養,促進技能在手、高質量就業。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政府不僅出政策,也有“真金白銀”的反饋,對開展學生學徒培訓的企業將給予每名學徒5000元補貼,對開展“技培生”培訓且符合條件的企業,也將給予新型學徒制培訓補貼。
開發新職業技能標準,打破校企合作“兩張皮”
在數字化時代,傳統線下導購、一線服務人員“觸網”升級之后,誕生了一個新職業——私域增長師。騰訊企業微信副總裁李致峰介紹,根據調研,私域增長師工資水平從每月6000元起步,私域運營策略負責人最高可達每月4.5萬元。
在活動現場,12條“產教評”技能生態鏈的鏈主企業發布了一批新職業、新崗位職業技能標準開發計劃。這些都集中在新制造、新服務領域,人才需求缺口大,人才培養標準缺失。
對此,省人社廳將開通“綠色通道”,鼓勵支持“產教評”技能生態鏈依托集合行業企業、院校資源優勢,開發建立符合產業發展和崗位實際需要的培訓評價標準體系。據介紹,通過發布新標準開發計劃,一方面引導青年人到新技術新職業領域實現高質量就業,另一方面通過標準制定,加快支撐制造業當家、產業轉型升級急需的緊缺人才培養。
“有了技能生態鏈的加持,校企合作不再是‘兩張皮’,而是實現了學校、企業、行業的全鏈條生態培養?!睆V東省城市技師學院數字信息技術學院院長文敬德介紹,學院與軟件企業共同開發了信息系統適配師新職業,雙方還合作開發了一套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形成了人才培養的標準體系。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杜敏琪表示,下一步,廣東將省市聯動,大力培育建設“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加大一攬子政策支持,深化技能人才全方位改革,讓技能之“樹”在技能生態鏈中茁長成長,夯實產業技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