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8日,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發展區合作交流活動在深圳前海舉行,據8日舉辦的高質量發展交流會消息,廣東自貿試驗區八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累計形成了696項制度創新成果;聯動發展區一年來實施62項改革創新經驗,探索117項制度創新事項,落地60個產業協同項目,聯動發展區建設初步打開了局面。
活動現場,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前海、橫琴片區與13個自貿區聯動發展區正式簽署高質量發展合作倡議,將重點圍繞復制推廣改革創新經驗、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優勢產業協同發展、強化人才引進與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促進自貿區與聯動發展區合作交流與產業對接。
“目前,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探索形成并深化拓展‘前海模式’,向全國復制推廣制度創新成果達75項。”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姚任介紹。
“更大程度、更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對于我國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過程中,自貿試驗區起著獨特的重要的作用。”本次交流會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高度評價自貿試驗區的作用。他提到,廣東三個自貿試驗片區,與港澳兩個自貿關稅區進行“對接”,在實踐中推進向更高水平的制度化開放邁進。
一年以來,廣東自貿試驗區與13個聯動發展區深化合作交流,加強項目對接、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在佛山,聯動發展區獲批開展“設立外商獨資經營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非學制類)試點”;在汕尾,聯動發展區引進超億元項目46個,投資總額266.69億元;在湛江,聯動發展區打造區域航運中心和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助力湛江在去年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速全省第一;在韶關,聯動發展區已復制推廣33項改革創新經驗事項,落實率86.8%。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依托自貿試驗區開展壓力測試,深化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領域改革。”省商務廳廳長、省自貿辦主任張勁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