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3.2%,連續30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占固定資產比重自2020年起逐年增長,今年上半年達到31.5%;21個地市中有14個市工業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7月19日,廣東省工信廳舉行2023年二季度新聞發布會,透露上述信息。
在當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各種風險挑戰并存的背景下,廣東工業發展持續向好的態勢來之不易。接下來,廣東將出臺更多為企業“解渴”的政策舉措,提振企業信心,全力促進工業穩增長,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上半年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比重達31.5%
今年以來,全省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呈回升上揚態勢,工業經濟運行呈現4個“持續向好”態勢。
從核心指標看,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向好。上半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增速比今年一季度提高1.1個百分點。6月當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比5月當月(1.9%)提高5.3個百分點。在一些超預期因素挑戰下,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
從結構上看,全省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分別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55.1%和28.6%。深圳、珠海、汕頭、佛山、揭陽等市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3.9%、5.8%、9.2%、7.2%、21.1%。
廣東的工業投資、技改投資也持續向好。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3.2%,連續30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占固定資產比重自2020年起逐年增長(分別為21.9%、24.6%、27.9%),今年上半年達到31.5%;21個地市中14個市工業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
制造業投資是實體經濟供給能力形成的基礎和先行指標。上半年,全省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8.2%,其中,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18.9%,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1.3%。技改投資方面,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6.8%,占工業投資比重為30.6%。
分行業看,汽車、電氣機械和器材、專用設備制造等行業持續向好。廣東在產40個工業大類中,23個行業規上工業增加值上半年正增長。
7月初,我國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廣州下線,廣東汽車產業優勢正在鞏固提升。上半年,全省汽車制造業同比增長10.9%,較一季度提高10.2個百分點,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量翻倍。
食品工業等傳統產業則加快提質升級步伐,上半年食品飲料行業同比增長11.8%。此外,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專用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8.4%,石油化工行業增長同比增長1.03%,實現扭負為正,帶動全省工業經濟加速恢復。
值得注意的是,集成電路、新型儲能、硅能源、先進裝備、石油煉化等領域接續涌現新動能。其中,集成電路產量逆勢增長,隨著多個集成電路重大制造項目的建成達產,上半年全省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長80%,增速遠高于全國(0.1%),占全國產量28.1%。
多項指標也顯示出企業信心和預期持續向好。一方面,企業產能綜合利用率和信心逐步回升。目前,全省工業企業綜合產能利率75.4%,比去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據調查,預計三季度工業產值同比增長的企業較上月增加0.8個百分點,預計三季度工業產值同比下降的企業較上月收窄2.9個百分點。
將認定約百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在引導集群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的同時,增強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激發縣域經濟活力尤為重要。今年,廣東出臺了《廣東省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日前又認定了首批35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我省35個產業集群深耕行業細分領域,在各自行業中均具有較強影響力。”廣東省工信廳服務體系建設處處長劉鐵明介紹,2022年廣東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產值4550.98億元,同比增長14.99%,每個產業集群的產值均在40億元以上,其中超100億元的17個;創造了41.69萬個就業崗位,產業集群已成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陣地和重要力量。
產業集群也是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的重要載體和關鍵一環。目前,全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集聚了中小企業2865家,占集群總企業數量98.15%。其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1家、專精特新企業703家、高新技術企業及創新型等優質中小企業1597家。
2022年,廣東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研發投入經費為220.18億元,研發投入強度約為4.83%,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集群中小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到35.53%,企業上云比例達到42.7%,上云上平臺步伐加快。
接下來,廣東將繼續開展集群培育工作,同時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爭取更多政策支持,推動地市引導所轄區(縣)加大建設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力度。“十四五”期間,將認定100個左右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通過培育、發展、壯大一批特色產業,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上半年主平臺新承接產業轉移項目353個
目前,廣東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以及江門、惠州、肇慶部分縣(市)打造15個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近日,廣東又正式確定了汕頭、湛江、茂名、清遠、江門5市主平臺,作為省重點支持建設的主平臺。
“全省安排了首期30億元資本金和1萬畝專項用地指標,分解下達了主平臺2023年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項目任務,并同步建立了監測督促機制。”廣東省工信廳工業園區處處長雷勇強介紹。
廣東省工信廳對主平臺的監測情況顯示,1—6月,15市主平臺新整備土地面積17861畝,新建成標準廠房215萬平方米,新增制造業項目設備投資額10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13.7億元,同比增長21%。上半年,主平臺新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產業轉移項目353個,完成年度總體目標的53%,總體實現平穩開局。
其中,對5個省重點支持建設的主平臺,將集中資源要素予以支持,比如在安排資本金、標準廠房建設、基礎設施融資貸款獎勵、產業項目投資獎補等方面給予更高標準的支持,釋放政策疊加效應,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切實發揮好省重點支持建設主平臺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
總體而言,在看到工業發展持續向好態勢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工業經濟運行中各種風險挑戰并存,仍需政企等多方繼續努力、穩固上升勢頭。
廣東省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吳紅表示,接下來將出臺更多為企業“解渴”的政策舉措,提振企業信心,堅定不移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積極布局新賽道新領域,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推進工業園區提質升級,全力促進工業穩增長,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