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園區落戶企業增多,污水處理廠的負荷逐漸增大。水步污水處理廠項目一期的負荷率已達86%。”江門市臺山工業新城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小聰說,省財政支持資金的加持,讓項目二期建設駛上“快車道”,建成后處理能力可以提高到4萬噸/天,滿足園區新進駐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
今年5月,江門主平臺升級為全省5個重點支持建設主平臺之一,在省財政首批2.4億元資本金支持的基礎上,擬再獲2.5億元資本金支持,并在空間資源配置、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重大產業布局等方面享受集中支持。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堅持以制造業當家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大平臺”提級賦能行動,高標準建設“萬畝千億”園區,通過一線調研、把脈園區發展、出臺相關政策、組織開展全省產業園區“創先爭優”實地學習交流活動、高水平建設大型產業集聚區、高質量培育特色產業園等措施,推動我省產業園區提升行動加快實施。
打好“政策牌”
規劃打造15個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
園區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在提升縣域綜合實力上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如何發揮縣域園區作用、支撐帶動縣域經濟發展,成為擺在各縣(市、區)的重要課題。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公布《關于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干措施》。根據政策部署,廣東在粵東粵西粵北及惠州、江門、肇慶市打造15個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
江門市是5個省重點支持建設的主平臺之一,鶴山產業園是江門市主平臺的重點發展園區。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省工信廳多次赴江門市了解主平臺建設發展規劃,闡釋宣講省有關支持政策,為鶴山產業園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培育排憂解難。
在廣東(江門)硅能源產業基地鶴山園區,施工現場一片繁忙。在全球領先的光伏龍頭企業——隆基綠能占地510畝的光伏組件項目上,600名工人、50臺打樁機同時作業,24小時不間斷施工,項目將于2023年底建成投產。
隆基綠能鶴山項目負責人表示,隆基綠能鶴山項目已投入14億元,項目最高峰時約1400人在動工,有賴省市有關部門和園區的高效服務,鶴山項目的建設速度是隆基綠能全國所有生產基地中最快的。
不僅如此,址山鎮的閑置土地改造利用起來了,龍灣路等9條園區市政道路正在改造修建,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新增110KV變電站和燃氣LNG站等配套將在年內動工。
今年1—6月,鶴山共引進億元以上項目42個,計劃投資總額158.35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93.3%,其中大部分落地在園區,為園區發展蓄積了強大動能。
打好“園區牌”
打造省級特色產業園標桿
“今年行業景氣度高,產品需求大,再加上園區服務好、效率高,省市工信部門出臺的政策支持力度大,我們有信心在今年上半年已完成產值106.2億元基礎上,爭取完成2023年產值超200億元目標。”瑞慶時代企業負責人興奮地說。
作為廣東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特色產業園,近年來肇慶大旺產業園引進小鵬汽車、寧德時代等鏈主企業,新能源相關產業產值突破700億元大關,推動肇慶進入全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最高城市50強。
瑞慶時代就是該園區近期引進的重大產業項目。為促進該項目早建設早投產多生產,園區管委會成立由區黨工委、管委會主要領導和項目建設相關職能部門、項目業主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相關負責人組成的臨時聯合黨支部,把支部建在“項目上”,以黨員先鋒力量攻堅推進項目進度,歷時14個月實現投產、刷新了園區速度。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積極組織開展全省產業園區“創先爭優”實地學習交流,深入園區調查研究、宣講政策、送服務上門,邀請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及相關園區負責同志座談交流,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通報講評各地園區發展,有效促進各地園區互學互鑒,加深了對省支持政策的理解運用。
在過去兩年評出廣州番禺經濟技術開發區、肇慶大旺產業轉移工業園、梅州市梅縣區產業集聚地等38個廣東首批特色產業園的基礎上,今年,廣東省工信廳正開展2023年度廣東省特色產業園培育建設工作,通過創先爭優打造省級特色產業園標桿,強化政策引導、整合優勢資源,培育壯大園區特色產業,擦亮區域產業“金字招牌”。
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圍繞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大型產業集聚區、省產業園等園區載體,加快推動實施“大平臺”提級賦能行動,強化政策支持,加強協調服務,著力打造一批萬畝千億大平臺,有力支撐推動我省制造業當家、“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區域協調發展等決策部署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