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印發實施《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開展存量采礦用地復墾修復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了廣東省內歷史遺留采礦用地復墾修復將依據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規定,按照“先拆后建”模式實施。
據了解,廣東礦產資源分布廣泛、種類齊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歷史悠久,形成了大量歷史遺留礦山,經過前期歷史遺留礦山圖斑核查認定,目前廣東省內歷史遺留礦山未治理圖斑面積約1.46萬公頃。
《通知》強調,歷史遺留廢棄采礦用地復墾修復應由所在市、縣(區)人民政府統籌資金進行復墾修復,或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開展復墾修復。各地級以上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梳理本地區內待修復歷史遺留礦山圖斑底數及新增采礦用地需求,加強本地區存量采礦用地復墾修復工作統籌,確保每年度采礦項目新增建設用地面積不高于復墾修復為農用地的面積。
參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省域內調劑政策規定,歷史遺留廢棄采礦用地復墾修復為農用地驗收合格后,通過國土變更調查、省級核定騰退的建設用地指標,可按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相關政策規定,在縣域范圍內掛鉤建新區使用,或在省域范圍內流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