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以“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為主題的第四屆粵港澳自然教育季正式收官。近兩個月來,在2023年中國自然教育大會、第四屆粵港澳自然教育講壇暨嘉年華等重大活動的加持下,本屆粵港澳自然教育季依托全省115家自然教育基地以及港、澳各類郊野公園、社區公園等場所,累計開展了400余場自然教育活動,共吸引了16萬人次線上線下參與活動,自然教育的蓬勃活力正不斷迸發。
第四屆粵港澳自然教育季期間,廣東各個自然教育基地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自然教育活動。廣東今年新增的兩座“國際重要濕地”更是熱鬧非凡。粵東西北山區和廣袤鄉村地帶也興起了自然教育風潮。省內各地愈發積極主動,打造寓教于樂新體驗,讓廣大青少年投入到探索自然的行列中去,譜寫生態惠民新篇章。
“自2019年啟動至今,粵港澳自然教育季已步入第4個年頭,已逐漸發展成為粵港澳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特色品牌。”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開局之年,自然教育和生態文化在南粵大地進一步豐富。截至目前,廣東已建成115個省級自然教育基地,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建有101條自然教育徑、148個省級自然教育場館,累計舉辦自然活動3.1萬余場,其中絕大部分場所均免費對公眾開放。今年7月,中國自然教育大會在廣州舉辦,廣東獲得“全國自然教育示范省(市)”稱號。
下一步,廣東將重點對自然教育場所體系、產業體系、標準體系及傳播推廣體系等方面進行規劃建設,不斷完善自然教育基地建設,擇優建設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的高品質自然教育示范基地。同時將充分發揮“粵港澳自然教育講壇”“粵港澳自然觀察大賽”等活動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強課程開發和活動拓展,推動自然教育進校園、進社區,積極構建產學研融合的自然教育創新體系,進一步規范自然教育行業標準,推動自然教育邁向規范、健康的發展軌道,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