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林芝秋高氣爽,風輕云淡。近日,2023年廣東共青團“健康直通車”滿載醫療志愿服務隊隊員,跨越3000多公里,開進林芝,將健康和溫暖送到當地人民身邊。
今年是廣東對口支援西藏林芝第29年,廣東共青團“健康直通車”開進西藏也來到第18個年頭。
本次“健康直通車”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廣東省志愿者聯合會、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簡稱“省二醫”)、廣東省青年志愿者協會、共青團林芝市委員會承辦,在林芝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多學科義診、專科篩查、科普講座、捐資助學等志愿服務活動,服務群眾約600人次,并為當地帶來了超140萬元的捐贈物資。
各科室攤位前排起了長隊
“醫生,我總感覺膝蓋痛、腰痛,走路都走不了,該怎么辦?”在林芝市藏醫院,68歲的幫噶早早來到義診現場問診。省二醫康復醫學中心主任姜迎萍仔細為幫噶檢查身體情況,并為她采取針灸治療,“舒服多了,廣東醫生好!”幫噶連連點贊。
一個上午下來,姜迎萍和省二醫康復醫學中心康復治療師李娜忙得不可開交,接連為約30名病人進行針灸治療。
“看診的病人主要是疼痛類的,癥狀為頸痛、肩痛、腰痛、膝關節疼痛等,這可能和當地人民長期彎腰進行農忙活動、藏區天氣比較寒冷等因素有關。”姜迎萍說,針對這種情況,她們對病人采取針灸治療,并加上動作糾正性訓練,提醒他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保持良好體態習慣。
根據當地群眾多發的疾病情況,本次“健康直通車”派出涵蓋心血管內科、康復醫學科、耳鼻喉頭頸外科、眼科、消化內科、風濕免疫科、關節骨科、心理精神科、病案管理科等9個科室的11名醫生組成醫療志愿者團隊,到林芝市人民醫院、林芝市藏醫院、魯朗鎮衛生院、米林市人民醫院、米林市麥村等地開展5場多學科義診、專科篩查和健康宣教活動。
在義診現場,各個科室的攤位前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林芝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扎西平措說,“健康直通車”是關心人民健康的民心工程。醫護人員將把廣東對林芝各項事業尤其是衛生事業發展的關愛,轉化為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提高醫療質量的動力。
醫聯體實現“輸血”+“造血”
本次“健康直通車”不僅開展義診活動,更繼續駛入快車道——省二醫與林芝市人民醫院、林芝市藏醫院進行醫聯體揭牌,將重點在智慧醫療、綠色就醫等方面開展合作,實現“輸血”+“造血”,讓醫療幫扶留得下、帶不走、可持續。
省二醫專職黨委副書記李文華介紹,省二醫樹立起應急醫院、互聯網醫院、智慧醫院三大品牌,建成了全國首個省級應急醫院、全國首家互聯網醫院、全國首家智慧醫院。2020年起,醫院通過“點—線—面”的對口支援模式,將智慧醫聯體的網絡在林芝市藏醫院植根。如今再次牽手林芝市人民醫院,將帶動優質醫療資源更好下沉到林芝基層。
“廣東共青團‘健康直通車’自2005年開進西藏以來,志愿服務的形式不斷完善、覆蓋面越來越廣。”廣東省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廣東省希望工程服務中心)主任庾月娥說,志愿服務隊不僅開展了義診活動,還在兩地醫生之間開展了手術、病癥、醫療資源等方面的交流,逐漸建立起常態化長效化交流機制。
林芝市藏醫院外科主任紅花對此深有感觸。她說,姜迎萍在林芝市藏醫院住院部為病人開展針灸治療,這樣的床旁教學讓他們受益匪淺,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們也希望有機會到廣東拜訪交流,提升醫療技術。”紅花說。
在林芝,醫療志愿者團隊還以講座形式開展了健康科普,引導當地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關注自身健康、預防疾病。
省二醫心血管內三科主任蒙榮森、省二醫心理精神科副主任醫師薛坤喜分別就《猝死防治》《焦慮障礙》開展了健康巡講活動,以“理論+實踐”的形式把健康知識講得淺顯易懂。
助力學子圓夢學業健康成長
“希望孩子們學業有成,你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在林芝市巴宜區魯朗鎮朗麥村,志愿服務隊到家探訪村民嘎松拉姆,送上愛心捐款2000元和給孩子們準備的禮物,鼓勵她樂觀生活。
嘎松拉姆家里有6口人,其中3個孩子在上學,母親西洛是視力二級殘疾人,一家人原本生活不算富裕,但也幸福溫暖。去年,嘎松拉姆確診患病,四處求醫幾乎花光了積蓄,丈夫也陪著她求醫,家里一下子斷了收入,生活較為困難。
“謝謝你們!”接過捐款和禮物,嘎松拉姆連連表示感謝。
今年,“健康直通車”為林芝當地5戶相對困難家庭的學齡兒童各捐贈2000元,并為當地捐贈1萬元的學習物資,幫助孩子們安心學習。
除了學業,“健康直通車”還重點關注孩子們的身體健康情況。團隊籌集了130萬元經費,預計惠及10位聽力障礙兒童,為他們免費植入人工耳蝸。
省二醫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鄧澤義、耳鼻喉頭頸外科聽力技師范素曉在義診現場,為聽力障礙兒童細細檢查,篩選符合人工植入耳蝸手術條件的兒童,后續預計接他們到省二醫接受手術。
“此前,‘健康直通車’兩次開進西藏,已為8位聽力障礙兒童帶來‘新聲’希望。”鄧澤義說,希望把更多孩子從無聲世界帶到有聲世界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