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中共廣東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在廣州舉行2023年度全省高校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現場述職評議會議,160所高校的黨委書記或相關負責人一一登臺,圍繞黨建工作開展述職,展示黨建成效,并接受現場評議。
每年歲末年初,廣東高校黨委書記都會集體述職,至今已是第10年。過去一年,廣東高校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中,有哪些好經驗?取得哪些好成效?
廣東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朱孔軍表示,廣東高校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扎實推進黨的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堅強有力,重點抓好人才工作,加快推進教育強省建設。
扎實開展主題教育
2023年,廣東高校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在主題教育中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持續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
“我們辦好主題教育讀書班,組建理論宣講團開展宣講71場,以調研破題,圍繞17個課題開展調研109次,形成涵蓋130項措施的調研成果轉化清單。”南方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張玉潤說。
“學校深化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深入開展了‘轉作風、重實干、開新局、爭一流、解放思想再出發’大討論。”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陳文鋒說,該校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破局,大興調研之風,采用641項具體措施,集中火力破解學校事業發展難題。
廣東藥科大學黨委書記劉晟表示,通過“五學聯動”,組織學習698場次,校領導調研走訪154場次,完成調查成果轉化48項,落實民生項目清單,推動了“三全育人”“強藥學者計劃”“共識期刊目錄”等重大工作方案落實。
廣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鄭賢操介紹,廣財大召開專題會議24次,建立“1+1+4”工作機構,制定系列方案和工作指引,并以上率下辦好校領導讀書班,持續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深化內化轉化。
“我們舉辦讀書班暨中心組學習14場,邀請校外專家作報告7場,專題黨課和學習會425場,調研課題101項,并把建章立制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完善了制度49項。”廣州航海學院黨委書記、校長鄒采榮說。
廣東高校不斷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解難題、辦實事的強大力量。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宋垚臻表示,通過調查研究解難題,開展調研93次,制定了88項整改措施,平穩完成白云校區電動自行車清理整治,并全力推進行政辦公搬遷白云校區等9項為民辦實事項目落地見效,提升師生獲得感和幸福感。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黨委書記馬衛華介紹,聚焦師生關切,學校推動學生宿舍熱水系統更新等12項民生實事落地落實,攻堅克難解決了一系列歷史遺留問題,推動校內規章制度立改廢釋,扎實推進依法治校。
“我們圍繞‘最大短板’推動改革發展,全力攻堅‘申碩’,落實‘沖補強’任務,加強6個省級重點學科建設,打造4個重點學科群,圍繞基層黨建等重點完成18個問題整改,建章立制33項。”惠州學院黨委書記彭永宏說。
推動黨建高質量發展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廣東高校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廣東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表示,該校印發進一步加強和規范落實黨支部組織生活制度、黨校規程等,出臺干部年度考核辦法、社會兼職管理辦法,實施高層次人才“一人一策成長計劃”,營造安心教學潛心科研的人才環境。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駱少明介紹,2023年該校7個黨組織推薦參評全國“雙創”培育,5個黨組織確立為省“雙創”項目,并獲薦參評“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以黨建領航,佛科院加快推進更名大學、申請博士學位授權、提升學科影響力“三大工程”建設。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示范校建設高質量發展。”東莞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馬宏偉說,學校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立項黨建與思政教育專項研究課題13項,新增省級黨建“標桿院系”1個、“樣板支部”3個。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林洽生介紹,該校2023年立項為全省黨建工作示范高校,1個黨總支和2個教工黨支部分別入選全省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和樣板支部,目前全校有省級以上“雙創”立項單位10個,占全校黨組織數15%,其中國家級2個。
廣東高校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三全育人”體系,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介紹,暨大創新構建了組織育人體系,實施黨委書記項目“人才聚暨”工程,做好人才政治引領工作,發展高知群體黨員數同比增長近20%,并深入推進廣東省“三全育人”試點高校建設,構建了僑校學生思政工作新體系。
華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王斌偉表示,華師聚焦“三全育人”,著力強思政、育新人,健全“黨建引領、五德同向”大思政工作格局,牽頭構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思政優秀成果獲評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
“我們實施人才聚力行動,引進各類人才50人,立項省級‘雙創’項目2項。”廣東開放大學(廣東理工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文清說,該校推進“三全育人”典型學校建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體系,5次獲省心理咨詢工作先進集體。
把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
以高質量黨建工作引領高校高質量發展,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和世界一流大學的必然要求。廣東高校將黨建工作與學科建設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為學校學科建設提供強大的組織力和驅動力。
“深大將黨建工作優勢轉化為發展的強大動力。”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李清泉說,深大去年新增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總數達到18個,同時獲批共建4個全國重點實驗室。
“廣外聚焦‘一融雙高’,奮力爭創一流。”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黨委書記石佑啟說,全面實施外語學科“沖一流”攻堅行動,外國語言文學學科位居全國第3位,16門課程入選第二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位列全國外語院校第1位。
黨建和業務雙融雙促,廣東高校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有效轉化為事業發展動力、發展優勢,奮力開啟教育強省建設新征程。
南方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姜虹說,通過強化黨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南科大入選第二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高校,新獲批了3個博士后流動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批數量、省科學技術獎獲獎數量均再創新高。
珠海科技學院黨委書記廖立國介紹,該校獲工信部首批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建設立項,老年大學也于2023年成立,打造成全國規模最大的老年大學,并獲批成為全國首批老年大學建設試點單位、國家老年大學共建單位。
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擬入圍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名單上,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的佛山市“兩高四新”產教聯合體榜上有名。該校黨委書記杜安國表示,廣輕工推動辦學再突破,其中牽頭成立了全國工業互聯網等3個行業產教融合聯合體。
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
高校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廣東高校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主動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緊密相連,增強教育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能力。
2023年11月12日,國內首臺高能非彈性中子散射譜儀揭牌,由中山大學和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聯合建設。中大黨委書記陳春聲介紹,2023年中大還成立了綠色化學與分子工程研究院,與超算中心、天琴中心等大平臺集群合力,進一步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需求。
2023年,廣東工業大學獲批通感融合光子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為該校第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工黨委書記胡欽太說,開展有組織科研,廣工重點打造了特色“科研王牌軍”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高質量服務經濟建設主戰場。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何漢武介紹,學校精準對接“雙十”產業集群,緊密對接工業軟件、新能源汽車專業,開展工業軟件現場工程師試點,組建產教融合聯合體,更好服務制造業當家。
“百千萬工程”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去年,廣東啟動百校聯百縣助力“百千萬工程”行動,近百所高校結成鄉村建設規劃高校聯盟、鄉村公共服務高校聯盟、鄉村產業發展高校聯盟等三大聯盟,為縣鎮村發展提供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撐。
“我們始終牢記自己是高等教育‘國家隊’,也是土生土長‘廣東人’。”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章熙春表示,黨委深入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第一時間研制上報支撐“百千萬工程”的華工方案,成立由黨委書記和校長擔任院長的城鄉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打造“十大組團”,有組織推進“雙百行動”落地見效。
華南農業大學是鄉村產業發展高校聯盟“盟主”。該校黨委書記李鳳亮說,通過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華農組建了138支科技特派員及“輕騎兵”隊伍,建設永根科技站65個、科技小院16個,建設鄉村振興共同體服務站點28個。
廣州美術學院是鄉村建設規劃高校聯盟“盟主”。該校黨委書記林藍介紹,依托各成員單位力量,聯盟承辦2023年度“粵美鄉村”風貌設計大賽。同時,扎實推進與陽江陽春市3鎮12村結對幫扶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組織共建、人才共育、產業幫扶……廣東高校在“百千萬工程”中充分彰顯教育擔當。
“學校堅持校地共建,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廣東海洋大學黨委書記楊洲表示,該校以學院—鄉村結對,建設“百千萬工程”服務站,40多位專家組團式下沉到鎮村一線,助力推進“百千萬工程”。
廣州體育學院黨委書記米銀俊介紹,以體育賦能“雙百行動”和鄉村振興,廣體組織了“三下鄉”實踐團隊送教送醫,組織“村BA”籃球比賽,改造3個籃球場和2個羽毛球場,完成2.46公里巷道硬底化和128盞太陽能路燈建設。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黨委書記王永云表示,該校組織了12支實踐隊2000余人赴惠州、汕尾、湛江、梅州等地助力鄉村振興,對口幫扶粵東粵西粵北基礎教育,與肇慶結對幫扶20個項目。
地方高校具有根植地方、親近產業、匯聚人才等重要優勢,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汕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喻洪表示,汕大與汕頭市南澳縣、揭陽市揭西縣開展校地共建,組建57支青年師生實踐隊,選派23名專業技術人才和55人講師團,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同時啟動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等合作項目論證,助力打造“海上新廣東”。
嶺南師范學院黨委書記蘭艷澤介紹,學校牽頭成立全國海島教育發展與鄉村振興聯盟,助力海島鄉村振興。同時,結對幫扶近100所中小學,累計投入經費約2億元,培訓各類教師2萬多人次。
“學校以黨建的‘紅引擎’,賦能鄉村振興的‘新突破’,提升服務地方的貢獻度。”肇慶學院黨委書記謝冠華介紹,學校組建7個技術服務團隊,推進13個結對共建意向項目,助力肇慶四會市鄉鎮建設,不斷提升結對共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