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世界家庭醫生日。日前,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在廣州市海珠區舉辦主題宣傳活動,據現場消息,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組建家庭醫生團隊1.89萬個,家庭醫生6.38萬名。去年,全省超5800萬居民已簽約家庭醫生。
家庭醫生為簽約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基本公衛以及健康管理服務,是醫防融合的紐帶,全省各地創新推動家庭醫生工作模式,讓家庭醫生在社區慢病管理與健康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廣州海珠,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借助家庭醫生信息化系統,與社區打通了健康數據和檢驗數據。在此基礎上,目前醫院還在努力推動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享居民健康數據、三甲醫院的診療和檢查數據、社會公共衛生服務數據等,進一步暢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上級醫院“雙向轉診”的綠色通道。
目前,前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患者,如需進行CT、磁共振等檢查,可在社區開單,向上就診;除了向上轉診,患者在三甲醫院完成手術出院后,還可以及時回到社區醫院進行康復性治療。
諶萍是東莞石龍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門診主任,她帶領的家庭醫生團隊由醫生、護士、藥師和公衛醫生組成,服務著當地1800多名簽約居民。該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黃文忠說,家庭醫生團隊管理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針對慢病人群,該中心梳理出花名冊,實現慢性病全流程閉環管理,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尤其是針對血壓、血糖控制效果較差的患者,簽約團隊會及時跟進處理,指導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評估患者用藥情況,及時發現相關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