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林業局公布2024年高品質自然教育基地和省級自然教育基地名單。全省新增20家省級自然教育基地和5家高品質自然教育基地,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單位上榜。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省級自然教育基地135家,高品質自然教育基地13家。
據悉,廣東從2019年起全面啟動自然教育基地建設工作,從制度、方法、平臺、標準、運營等方面不斷發力,先后出臺多項自然教育團體標準、地方標準等,推動全省自然教育體系網絡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發展。
據了解,今年新評定的20家省級自然教育基地主要有文化場館、城市公園、森林公園、林場、自然保護區、中小學等類型。其中,廣東省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大灣區重要的文化旅游地標,其上榜意味著全省自然教育基地中首次出現大型文化場館,進一步擴大了自然教育生態圈。
以廣州市珠江公園為代表的城市公園類型本次共有6家單位上榜,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自然教育需求;肇慶新區中心小學是本次唯一上榜的中小學,其通過不斷實踐探索,以自然教育融五育為切入點,推動自然教育與學科教學內容融合滲透發展,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方位提高。
今年,全省新增5家高品質自然教育基地,總數達到13家。其中,廣東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是首個位于粵東的高品質自然教育基地。省林業局資料顯示,該保護區以獨特的鳳凰單叢茶文化為特色,將保護區的本底資源轉換為自然教育資源,研發出《神奇的中華穿山甲》《奇妙的昆蟲世界》等18節原創課程,開展多樣化、品牌化的自然教育活動200余場次,服務超過60萬人次。
同樣上榜的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則出版了首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系列叢書《鼎湖山探究式自然教育課程(初級版)》,并通過線上舉辦公益課、發表科普文章、建立交流群等方式突破地域時空的局限,每年讓近萬名中小學生“看見”鼎湖山,將科學教育與自然教育融合。
廣東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廣東將持續優化提升自然教育場所體系建設,力爭到2025年,評定高品質自然教育示范基地20個,自然教育徑150條及自然教育園區(場館)300處,努力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自然教育示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