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水利部發布2023年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結果,廣東省考核等級再獲優秀,實現“三連優”。
據省水利廳消息,自國家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以來,廣東省嚴格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納污“三條紅線”剛性約束管理,通過持續強化水資源精細化管理、全面推進廣東“節水九條”、系統推進河湖生態環境復蘇、積極構建智慧管水新格局等舉措,推動我省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
2023年,我省用水總量和強度管控指標均全面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目標要求,以水資源剛性約束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用水剛性需求,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提供了強有力的水資源安全保障。
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益
2023年,廣東成功舉辦第二屆全國節水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和成果展,吸引國內外參展企業254家,簽約項目投資總額116億元。創新提出“12336”節水產業發展思路,建設全國節水產業發展高地,為推進產業節水化、節水產業化提供“廣東方案”。
在節水方面,廣東率先建立省級節水統計調查制度,全面統計分析各領域各行業用水情況和用水效率,實現水資源取、供、用、排全過程精細管理。全省海水直接利用量536億立方米,居全國首位;率先建成“可體驗、可計量、可循環、可互動、可更換”的節水體驗實驗室,創新節水宣傳普及模式,引領全社會節水護水新潮流。
持續強化水資源精細化管理
2023年,廣東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全面筑牢水資源剛性約束紅線,有效管控區域和流域、地表和地下、常規和非常規水利用,全面完成54條流域分水指標和各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地下水管控目標任務。
堅持從嚴從細規范水資源管理,廣東為取水口設立了“身份證”,發布廣東省取水口標識并率先完成版權登記。印發取水許可管理實施細則和取水口標識規范化指引,率先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1.1萬個取水動態臺賬和水量申報核定機制,創新建立廣東特色的農業用水規范計量模式,著力解決農業用水統計難問題,有力提升用水統計調查能力水平。
此外,堅持采取網上巡檢、專項檢查等綜合措施,廣東持續強化取用水行為事中事后監督管理,嚴查違法違規取用水行為,打造嚴格管水的廣東樣板。
加快建設利民的幸福河湖
2023年,廣東高質量完成南崗河、蓮陽河水利部幸福河湖項目建設,積極開展派潭河、大水橋河、大南河水利部幸福河湖創建。以萬里碧道、綠美碧帶建設作為流域幸福河湖建設的“先行棋”。
截至2023年底,全省建成碧道6278公里,碧道水質優于Ⅲ類(含Ⅲ類)河長4120公里,新增生態岸線2217公里,成為廣東一張亮麗的水生態名片。105條重點河湖生態流量管控目標持續穩定達標,小水電生態流量全面核定、泄放設施全部改造。
同時,廣東積極探索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印發水經濟試點建設工作方案、主要業態工作指引,10個省級試點和2個地市全域試點扎實推進,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已完成投資超30億元。
全面構建智慧治水新格局
2023年,廣東高質量完成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任務,著力強化水資源管理與調度業務支撐,北江通過流域水庫群汛末蓄水聯合調度,“秋汛洪尾”總蓄水量達16.15億立方米;東江打造流域供水保障“汛蓄枯放”+“三道防線”調水模式,三大水庫汛期回蓄水量27.2億立方米。
當前,省水資源管理業務平臺系統持續優化,數據治理和信息共享縱深推進,水資源智慧監管持續加強。我省已建成“廣東智慧河長”平臺,為全省五級河湖長、成員單位、工作機構以及社會公眾提供智慧服務,河湖長履職效能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