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環境保護廳、省氣象局與佛山市人民政府27日在佛山南海生態氣象綜合觀測基地簽署共同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的合作協議,三方共建珠三角大氣環境超級觀測站。
根據合作協議,三方還將深化數據信息共享、污染預測預報和會商分析、科技項目研發、人才隊伍培養,以及大氣環境重點難點問題研究等合作,為珠三角地區大氣復合污染的精準觀測、精確預報和精細管理提供示范,為改善佛山市大氣環境質量提供科學支撐。
省環保廳副廳長黃文沐介紹,珠三角地區大氣污染來源非常復雜,污染治理在前期大幅減排的基礎上難度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總體上已進入到攻堅期,如PM2.5、臭氧和氮氧化物協同控制問題,必須進一步突出和強化科技的引導和支撐作用。通過這次環保、氣象及省地的科技合作,共同探索建立集“精密觀測、精確分析、精準施策和精細管理為一體”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新模式,不僅對佛山打贏藍天保衛戰,對珠三角區域甚至全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領和示范意義。
珠三角大氣環境超級觀測站位于佛山南海區獅山鎮,現為佛山南海生態氣象綜合觀測基地,其是在國家一級農業氣象試驗站基礎上升級建設的,除了保持傳統的農業氣象觀測業務外,增加了大氣環境、現代設施農業等眾多監測項目,在大氣污染物監測方面,除了常規的六要素監測外,還具備VOC監測、大氣污染源解析等功能,并可以分析污染成因以及氣象條件對污染的影響。
除了共建珠三角大氣環境超級觀測站,此次三方簽署的協議還約定:省環境保護廳和省氣象局合作建立環境空氣質量、氣象要素觀測數據信息及數值模擬、資料同化分析結果的實時共享資料庫,建立通暢的數據信息交互機制,實現環境與氣象數據資料共享。在強化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方面,三方將聯合開展國家、省和行業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專項等科研項目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