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水利部部署開展全國河湖“清四亂”(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專項行動,計劃用一年時間全面完成。作為廣東四大水系之一的東江,目前進展如何?28日,東江流域河長制湖長制工作2019年第一次聯席會議在惠州召開。東江流域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透露,東江流域各地市按照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將“五清”(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違)專項行動和“清四亂”專項行動結合開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截至5月24日,東江流域內廣州(增城區)、深圳、韶關(新豐縣)、河源、惠州、東莞共排查并認定“四亂”問題1414宗,已銷號1238個,平均銷號率87.6%。在“清漂”工作方面,2019年第一次“清漂”專項行動共投入資金1億元,清理水面漂浮物36.05萬噸,清理水域面積2169.34平方公里,清理河長8212.51公里。今年江面比較干凈整潔,基本無成片水浮蓮、垃圾等漂浮物。
東江流域碧道試點占全省總里程近1/4
東江肩負著河源、惠州、東莞、廣州、深圳以及香港近4000萬人口的生產、生活、生態用水。東江流域管理局局長廖征紅介紹,今年來,東江流域各級河長湖長帶頭履職巡河巡湖,推動河湖管護。東江省級河長、潼湖省級湖長率隊到東莞、惠州開展東江流域巡河巡湖,現場調研水環境狀況。
1—4月,東江流域內市、縣、鎮三級河長均按照省河長辦提出的“市級河長每季度至少一次、縣級河長每月至少一次、鎮級河長每旬至少一次”的工作要求,全面巡河履職,累計巡河2.86萬次,總計發現問題5357個,已整改4816個,問題整改率達89.9%。
對于去年省委作出高標準規劃建設萬里碧道的決策部署,東江流域各地市也積極結合各自實際推動實施。深圳市主動認領了1000公里的碧道建設任務。廣州、東莞通過濱水空間多功能利用,著力打造休閑游憩試點碧道。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碧道試點深圳茅洲河段、東莞華陽湖段、惠州金山湖段、廣州增江段,以及河源柏埔河段碧道試點均納入廣東省萬里碧道省級試點,東江流域碧道試點建設總計41.67公里,占全省碧道試點建設總里程的近1/4。
將制訂流域河、湖長制工作激勵問責細則
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簽訂的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的既定目標,2020年基本消除劣Ⅴ類國考斷面,東江流域優良水體斷面達到84.5%。據東江流域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第一季度東江流域監測14個國考斷面中,有8個斷面水質達標,仍有惠州市紫溪斷面、東莞市樟村(家樂福)斷面和旗嶺斷面為劣Ⅴ類,水污染防治任務依然艱巨。跨界河湖治理推進比較緩慢,一些涉及兩市的河流“插花”地帶,治污工作缺乏統一部署;基層河長制工作存在人員、經費缺乏。
對此,上述負責人表示,各地市要按照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的既定目標,聚焦重點,突出難點,全力推進東江水資源保護工作。東江流域管理局也將進一步發揮流域統籌協調作用,強化激勵問責,抓好水資源統一監管和調配。各地市河長辦要倒排工期,今年6月集中攻堅“五清”專項行動;今年7月底完成“清四亂”專項行動任務。
近期,省河長辦將牽頭探索制訂《東江流域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激勵問責細則》。各地市河長辦要進一步細化實化考核細則,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切實把考核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對成績突出的河長湖長,要給予表彰獎勵;對存在“表面巡河”“假裝巡河”“敷衍巡河”等流于形式、履職不到位的,要約談問責;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要依規追責,讓河長制這項制度真正“長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