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省生態環境廳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廣東多部門已在8月初啟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聯合行動,將分粵中、粵東、粵西3個片區進行。
將根據實際研制海水養殖的尾水排放標準
針對湛江吳川對蝦養殖廢水直排入海的污染問題,省生態環境廳已組織專人調查,在湛江調研的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也迅速赴吳川召開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調研現場會,對吳川金海岸海水養殖污染整治進行部署。
省生態環境廳海洋生態環境處處長黃創良在發布會上表示,吳川市要落實主體責任,金海岸污染問題除海水養殖外,還有其他的污染源,全面查清污染源頭,再進行源頭治理和控制,并列出整治時間表,一定要有整治成效。
同時還要建立長效機制,有關部門要擔起責任,解決養殖的前端處理和末端監管問題,引導養殖業走向生態養殖。也要依法依規,督促養殖戶擔起污染防治責任,有關部門既要保護漁業、漁民的利益,又要要求其做好污染防治。
對于近岸水養殖污染治理,黃創良表示需要多部門共同發力,目前國家生態環境部正會同農業農村部研究制定海水養殖的尾水排放標準,“接下來我省將根據實際需要,研究制定有關規范和措施,會同農業部門共同落實”。
同時嚴格監測養殖排水,科學研判海水養殖污染現狀,生態環境部門要提出意見和建議,為農業農村部門落實生態養殖措施提供支持。另外也要通過執法檢查、監督等,及時督導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采取整治措施。
8月下旬將對粵中片區海域展開行動
其實針對近岸海域污染,廣東已展開行動。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何國森表示,省生態環境廳、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廣東海事局、廣東海警局已于8月1日印發《2020年廣東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聯合行動的通知》(下稱《通知》),將分粵中、粵東、粵西3個片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
何國森介紹,廣東大陸海岸線全長4114公里,居全國之首,同時海域總面積達42萬平方公里,大小海灣510多個,海洋資源條件優越,開發利用活動密集,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任務繁重。今年上半年,廣東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90%,處于五年來最好狀況。但珠江口、汕頭港、湛江港等河口海域和局部海灣仍然存在水質污染情況。
對此,《通知》明確聯合行動任務。
要排查重點海域污染,開展52個國考點位監測,掌握海域水環境質量狀況,摸清海域污染的主要來源,梳理重點管控目標和重點查處對象。并嚴格監管入海排污,對未排查的有居民海島的入海排污口進行排查,對新發現的56個疑似非法和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進行核實。
同時嚴格監管涉海工程建設項目,重點查處圍填海、港口碼頭建設、疏浚工程、采砂等工程建設項目,未開展海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準開工建設、不按要求落實環保措施等違法行為。
還將嚴厲查處違法傾倒廢棄物行為,監督檢查陸上建筑渣土淤泥、工業廢棄物海上運輸活動,從嚴打擊生活垃圾海上處置違法行為。
另外,還嚴格管控船舶污染物排放,重點檢查船舶污染物、廢棄物、生活垃圾及壓艙水排放處置和防污設備設施配備。
《通知》明確,行動分三個片區實施,8月下旬將對粵中片區進行檢查,以珠江口海域為重點。隨后在10月中旬對粵東片區執法,以汕頭港海域為重點;11月上旬對粵西片區執法,以湛江港海域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