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多天以來,由省環保廳聯合省水利廳所開展的“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督查”在廣東各地火熱進行,主要對各地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立、治”工作開展督查,持續至8月10日。
最新的督查情況顯示,截至7月31日,廣東省共計完成1052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單中409個問題的整治,其中,2018年年底前應完成的742個地級水源地環境問題已完成330個,占比44.5%;2019年年底前應完成的310個縣級水源地環境問題已完成79個,占比25.5%。
從地級水源地問題的完成數量來看,汕頭、廣州、揭陽三市位居全省前三;從地級水源地問題的完成率來看,汕尾、汕頭、揭陽三市位居全省前三,梅州、茂名、佛山完成率偏低。
從已完成的情況來看,各地結合自己的實際,在整改工作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
如東莞結合全市砂場整治工作,提前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砂場問題。5月25日,生態環境部督察期間,督查組發現茶山砂場沒有停止經營,仍然存在違法經營的情況,市環保局立即將情況通報市水務局和茶山鎮人民政府。茶山鎮人民政府針對該問題迅速行動,責令茶山砂場立即停止生產經營,5月27日,對砂場出入口進行封堵,禁止車輛出入,5月30日完成清理。截至6月中旬,4個砂場問題已全部完成清理,提前完成整治任務。
汕頭則從頂層設計“做文章”。據悉,汕頭市先行出臺的《汕頭市生活飲用地表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案(修正案)》于2005年頒布實施,當中不少內容與現有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不相符,部分水源保護區的范圍描述與現在實際情況存在誤差。對此,汕頭市已制定了《汕頭市飲用水源保護區調整方案》,對現存保護區進行優化調整。
該《方案》提出,汕頭市共有37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其中7個為河流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除韓江東溪和榕江潮水溪保護區維持現狀不變外,其他保護區將作出調整。另外,對于其中30個主要分布在潮陽區、潮南區和南澳縣的水庫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將分別劃定水域保護區和陸域保護區。
截至7月底,汕頭市完成整治的環境問題143宗,完成率78.6%。其中,生態環境部第二次視頻會議中指出蓮陽河、外砂河62宗零進展的工業企業環境問題,已拆除50宗,剩下12宗正在加緊推進。
■典型案例
汕頭:5天拆除逾萬平米違章搭建物
作為汕頭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之一,汕頭市作風辦于近期對榕江、韓江水系的水體管護情況開展系列專項督查,對鮀濟河、大港河、西港河、月眉河等河流展開督查工作。
7月2日,汕頭作風辦對韓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外砂河展開專項督查。督查中發現,距離外砂河不到五十米處的范圍內有一處垃圾處理站。此外,還發現外砂河內隴村段存在嚴重土地圈占和違建現象。據統計,沿岸原本共有違章搭建19宗,現在還未拆除的還有3宗,除內隴村段外,東溪洲也存在嚴重的違建問題,東溪洲600畝土地中有約525畝被違章搭建物占據,共有違章搭建物31宗。
另外,在外砂河段還發現外砂鎮江景公園處于無人管理狀態,園內配套公共設施被基本損壞。督查過程中還發現,在外砂大橋橋墩處有廢棄的共享單車,橋閘處堆積著大量的水浮蓮,橋閘100米處還存在一個違章搭建的捕魚棚,堤壩路面堆放違章搭建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
7月11日,外砂鎮已組織對東溪洲的一萬多平方米的違章搭建物進行全面清拆,并于7月16日全部拆除完畢。此外,對于江景公園無人管理的情況,外砂鎮表示將會委托第三方進行管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