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點隆隆、槳聲陣陣,歡呼聲激蕩在茅洲河畔。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茅洲河龍舟邀請賽在深圳寶安區燕羅濕地河段舉行。燕羅濕地由過去的黑臭荒灘,蝶變成如今的綠草紅花、碧水潺潺。
水環境問題是廣東環境治理的一塊“短板”,也是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關注的重點之一。
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今年以來,省委書記、省第一總河長李希,省長、省總河長馬興瑞帶頭深入基層現場督導重點河流污染整治,并分別牽頭督辦全省污染最嚴重的茅洲河、練江污染整治工作。省委副書記任學鋒掛點督辦廣佛跨界河,并與多位省級河長通過巡河督導等形式,督促流域河長制湖長制任務落實。
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1—8月,茅洲河上中下游三個斷面的氨氮、總磷濃度均大幅下降,其中上游樓村斷面污染物濃度較上年同期降低八成以上,水質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其余兩個斷面也逐步接近Ⅴ類標準。粵東練江干流水質逐步改善,在中央環保督察組開展“回頭看”以來,各支流水質有所好轉。今年前8月,廣佛跨界區域12條主要河流、河涌中,有7條主要污染指標濃度較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之前下降。
省環境保護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前8月,我省71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Ⅰ—Ⅲ類)為71.8%(51個)。“茅洲河、練江、廣佛跨界河等重污染流域的水質改善幅度,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這表明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動下,各地各部門勠力攻堅治污,取得初步成效”。
茅洲河??
大兵團作戰,全流域治污
9月19日,筆者再次來到燕羅濕地公園,公園對出的茅洲河已基本告別黑臭。“以前茅洲河的水像墨汁一樣,現在我們在這附近建了兩座污水處理廠,流域的污水經過處理后,一部分排到這里,成為一個濕地景觀。”深圳市寶安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調研員吳新鋒告訴筆者,整治之后,這里從一個環境臟亂的死角,變成附近人們下班休閑的好去處。
2015年底以來,深圳對茅洲河治理實行“地方+大國企”的大兵團作戰、全流域治理模式,發揮“機械化作業”優勢,高峰期超過400個施工作業面同時展開,一線施工人員超過1.3萬人,污水管網最高日敷設量4.18公里、最高周完成量24.1公里。
當前,茅洲河治理成為“一把手”工程。省委書記李希牽頭督辦茅洲河治污,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擔任茅洲河河長,6名市級河長帶頭巡河20人次,區、街道、社區級河長巡河13862人次,各級河長巡河發現問題1487個,已落實整改1020個。
深圳還將河長制落實到具體項目,每一名河長都是“施工隊長”,跟蹤督辦項目進度。2016—2017年兩年間,深圳市投資135.5億元完成治水項目59個。2018年,深圳市共安排茅洲河流域治水提質項目78個,年度投資77.3億元。中央環保督察以來,深圳茅洲河流域已完成投資183.6億元。
“茅洲河治理涉及兩市三區(鎮),上述模式解決了長期存在的干支流不同步、分段治理、碎片化施工的弊端。”省環境保護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茅洲河下游流經的東莞長安鎮也累計建成截污管網127.92公里(含主干管網)。其中,2018年以來新建截污次支管網39.68公里(完成年度任務81.55%)。
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大刀闊斧,源頭截污工作則日趨精細化。
“原來每家每戶的洗衣機水都是和雨水混在一起,排入雨水管道;現在我們在每棟樓的樓頂設一條專門的管道收集雨水,原來每戶的雨水管改為污水管,將洗衣機水排到污水管中。”深圳市人居環境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的是深圳全市實施的代號為“正本清源”的住宅小區雨污分流改造行動。據統計,全市需要正本清源改造的小區達11740個,目前已完成過半,明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造。
練江??
黨政領導駐點督辦整治進度
粵東的練江治理同樣時不我待。今年6月16日,省長馬興瑞赴練江流域現場督導,要求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下大力氣推動練江流域整治早見成效。8月16日,汕頭潮陽區、潮南區練江整治11個環保工程集中啟動,掀起了練江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的新一輪高潮。而在此之前已經動工的重大項目,則陸續進入沖刺階段。
9月20日,筆者在汕頭潮南區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以下簡稱“處理中心”)自建廠房工地看到,現場機器轟鳴,至少有5臺打樁機同時作業,首批6家專業印染企業正在開工建設,“這個月又推出了第二批22個地塊給22家企業,預計11月底第三批企業用地完成掛牌出讓,年底所有的入園企業都能開工建設。”處理中心辦公室主任陳松湖說。
而在練江上游的揭陽普寧市,該市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的污水處理廠也在抓緊施工,可望年底建成,使有證印染企業入駐后能統一治污。
汕頭潮陽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工地同樣一派忙碌的景象,貨車頻頻進出,主體廠房已經封頂。“整個項目已完成80%,年底1500噸日處理量的一期工程就能投產運營。”發電廠建設單位汕頭市綠色動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孔毅然說。
針對此前征地拆遷、報批手續較為繁瑣等問題,汕頭充分發揮河長的牽頭作用,已落實市四套班子領導分別帶隊到北港河、官田水、中港河、峽山大溪和秋風水5條重污染支流5個駐點居住,建立了駐點工作方案、工作臺賬和檔案。截至9月18日,已有24名市領導到駐點居住68人次,在一線督導整治工作進度,現場辦公解決整治工作難題。
“15名市黨政班子成員每人包干牽頭負責1條一級支流的整治任務,每條支流逐一制定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區、鎮、村各級河長帶頭對練江流域干支流全面開展‘五清’行動,流域大面積漂浮物及水浮蓮已基本消除。”汕頭市練江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看到黨政干部帶頭在練江整治中親力親為,群眾的觀念也逐漸轉變。
兩個月前,汕頭潮陽區谷饒鎮打響了拆除“違建群”的第一炮。筆者9月20日在該鎮溪美村回訪看到,3.1公里的谷饒溪兩岸,剛被拆除的建筑痕跡還沒有完全消去,新建的擋水圍墻看上去不再“臟亂差”。
谷饒鎮溪美村黨支部書記、村級河長張楚鎮介紹,從7月18日開始,該鎮利用5天時間,拆除了谷饒溪兩岸25戶共3000多平方米的違章建筑,“拆的都是些小檔口,之前各種污水直接排到谷饒溪,我們在河邊遠遠就聞到酸臭味。”
“違建一拆除,我看著河心情都舒暢了很多,希望政府持續治理練江,讓水變清,環境更好。”今年71歲的溪美村村民肖亮雄說。
根據廣東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三年行動計劃,我省將重點抓好茅洲河流域、練江流域、淡水河流域、廣佛跨界河流、深圳河等流域污染治理,到2020年,實現劣Ⅴ類水體和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重污染河流水質明顯好轉。
面對艱巨的任務,廣東各地各部門正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充分發揮河長制的關鍵作用,迎難而上,奮力攻堅,推動我省水環境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