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源認真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在堅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同時,謀劃推進“六水”體系和“六山”“六林”文章,努力建設我省綠色發展示范區,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走出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用實際行動和成效書寫了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
河源是如何探索綠色發展新路的?
守望家園??
人人爭當生態河源“守護神”
每天清早,33歲的劉天嬌背上干糧水壺,拎上鐮刀木棍,帶上喇叭和記錄簿,徒步巡查林區是否有火災隱患,制止亂砍濫伐等違法行為。為巡護森林,他十年如一日,每天至少要步行二三十公里山路,一年走破五六雙鞋。他負責的林區從未發生火警,也未發生林木偷盜事件。
2011年,劉天嬌主動放棄都市優越生活,響應政府號召,通過大學生公開競聘等環節,成為河源市國有林場護林員。
在護林方面,河源市有3358名類似劉天嬌的生態護林員,他們每天堅守河源林區一線,默默無聞地為生態河源建設貢獻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最緊張的時期,這些生態護林員化身疫情防控員,一崗多責,一手抓森林防火巡查,一手抓野生動物資源管理,同時配合各鎮村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在治水方面,河源創新推行選聘“民間河長”項目,目前民間河長數量已達712人。護河志愿服務隊也是河源江河湖庫管理保護中的生力軍——截至今年6月,全市“河小青”護河志愿者人數已達14840名。
這些最可愛的“劉天嬌”們,以“敢”的擔當、“會”的本領、“實”的作風,以忠誠踐初心,生動闡釋了“老區精神+特區精神”的新時代河源精神,成為了這方青山綠色的“守護神”。
掛圖作戰??
一把手掛帥推動解決實際問題
守護藍天綠水青山,不僅需要不斷強化一線人員、廣大市民的主人翁意識,更需要制度的頂層設計、領導的重視落實,從而形成人人參與、共治共享的強大合力。
為保護好河源的藍天綠水青山、筑牢粵北生態屏障,河源堅持統籌兼顧、整體施策。2018年以來,該市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執行組長的市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統籌推進督察整改工作。河源市領導就“治理環境污染和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批示60余次,到東埔河、東江、鶴市河等現場檢查督導30余次,指導和推動解決實際問題。
河源市各級各部門相應成立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大力推行“掛圖作戰”,以“工作項目化、項目目標化、目標責任化”倒逼整改工作,為全市上下整改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建章立制??
健全生態保護常態長效機制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近年來,《河源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清單》《河源市環境保護責任考核辦法》《河源市地表水變化排名實施方案》等一批制度相繼出臺實施,制度出臺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前所未有,構建起較為完備、措施嚴厲、穩定有效的地方生態環境保障制度體系,它們為河源治理環境污染和保護生態環境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為加強東江、新豐江、韓江河源段水質保護,河源市委書記、市長分別以市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組長、執行組長的名義簽發了《關于打好碧水保優戰的命令》《關于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命令》。
2018年以來,河源市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綜合指數持續全省排名第一;2020年第一季度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100%,全省排名第一。這些成績的背后,是河源不斷優化頂層設計的積極探索,是全市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干部群眾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