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針對水污染這一最大發展短板和民生痛點,深圳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五大河流考核斷面平均水質全部達到Ⅳ類及以上,水環境實現歷史性、根本性、整體性好轉。
為保障水環境實現穩定達標、長制久清,2019年起,深圳又在全國率先推行全市域“排水管理進小區”,推動水污染開展“源頭治理”。
寶安42區:每年檢測3000公里的排水管網
兩名隊員打開井蓋,向井底伸入QV潛望鏡,寶安排水新安分公司QV巡查組組長魏文通手中的平板電腦上,就清晰地顯示出排水管網的內部情況。這些數據將實時錄像,最終錄入GIS地理信息系統,作為片區管網的基礎資料留存。
這是日前在寶安區新安街道42區出現的場景。而魏文通和同事們日復一日,每年要檢測3000公里的排水管網,幾乎相當于從深圳到哈爾濱的距離。
寶安排水新安分公司副經理曾日宏介紹,42區位于新安街道安樂社區,現有住宅樓140多棟,常住人口8000多人。2019年7月,42區完成了雨污分流工程整治,2020年深圳市排水管理進小區工作全面開展后,當年6月該片區排水設施運營管理責任從股份公司移交至專業排水公司。“我們入駐后,系統梳理了現狀排水設施,開展排水管網排查、檢測、清淤和測繪,整治破損、封堵、淤積等結構性和功能性缺陷,并配備充足的人員、設備、車輛來加強排水設施的管養和維護。”
值得一提的是,42區范圍內有經營性排水戶31家。寶排公司按照“一戶一檔”原則建立排水戶動態管理臺賬,指導排水戶正確設置預處理設施、接駁納管及辦理排水許可,并錄入深圳市排水戶管理系統。
福田梅興苑:老人安心遛彎孩子放心玩耍
梅興苑小區位于福田區上梅林梅華路,是擁有南北兩區15棟樓宇、1200多戶居民的大型小區。小區里老舊的排水設施一度讓居民頭疼。
2013年從東北移居深圳幫子女帶娃的于長義表示,以前小區里的井蓋老化嚴重、許多都合不攏,有的踩一踩就似乎要翻過來,這讓有小孩的家庭十分擔心安全,老人遛彎、散步也得時刻留意。社區里還有兩處雨水管道坍塌,排水能力大大受阻,兩處雨水口一到暴雨天就往外冒水。
排水管理進小區為梅興苑這樣的老舊小區帶了切實福利。2020年8月,深圳水務集團福田分公司安排專業技術人員正式進駐小區。工程師孫經緯介紹,排水管理進小區后,共更換了18套雨污水井蓋,10套雨水篦,修復管道坍塌兩處共46米;減少小區雨水系統污水混流水量200方/天,徹底實現了雨污分流。
保障水污染治理成效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小區排水管網是治水工作的末端。這些毛細血管是否暢通,直接關乎治水工作的成效,也直接關乎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深圳市排水管理處處長李心立介紹,深圳市先后出臺條例,居住區、公共建筑區、商業服務區、工業物流區等建筑小區共用排水設施全部被納入排水管理進小區范疇;同時,印發實施方案和7個配套文件,明確采取財政出資、政府委托方式,將小區排水管網交由專業排水公司統一管理。
排水管理進小區推行后,通過摸底調查、老舊管網修復、日常管理和巡查,補齊過去短板和欠賬。截至2021年2月底,全市投入2萬多人次、各類設備3200多臺,完成近2.1萬個小區的移交接管和1.8萬個小區首次進場工作,測繪管網4.3萬公里、檢測3.3萬公里、修復約170公里、清疏30.7萬立方米,解決了排水管理難題,保障了正本清源和水污染治理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