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州市河長辦組織對全市7個縣(區)2020年度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并通報考核結果:大亞灣區、惠陽區、龍門縣3個縣(區)考核等次為優秀,惠城區、惠東縣、仲愷區、博羅縣4個縣(區)考核等次為良好。
據悉,該考核結果將作為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和作為各縣(區)相關領域項目安排和資金分配優先考慮的重要參考依據。
近三年拆除非法侵占河湖建筑72萬平方米
據惠州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2020年,惠州市黨政主要領導多次帶頭巡河,深入江河湖庫一線調研指導,并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碧道規劃、黑臭水體整治、水污染防治攻堅等河湖治理重點任務。在各級河長、各部門的齊抓共管下,諸多河湖保護重點難點問題得以解決,“河長領治、協同治理、社會共治”正成為治水新常態。
據統計,去年惠州共解決河湖問題3000多宗,并通過開展“河小青”志愿服務活動、招募民間河長等方式,較好調動廣大老百姓支持參與河湖治理河保護的積極性,形成了河湖治理保護的強大合力。
河湖治理保護各類專項行動常態化、長效化開展。近三年拆除非法侵占河湖建筑物1104棟、建筑面積72萬平方米;深入推進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補齊管網,完成新建、改造污水管網744公里。因地制宜科學清淤,全年對111條河流(段)實施清淤共291公里。
劣五類河涌數量同比2019年減少22條
治水攻堅取得歷史性突破。國考、省考斷面的地表水水質全部達標,優良比例連續三年上升,從2018年的66.7%上升到2019年的77.8%、2020年88.9%。劣V類比例連續三年下降,從2018年的22.2%下降到2019年11.1%、2020年0。大部分縣(區)水環境質量改善顯著,惠州市國考斷面2020年度水環境質量改善位居全國第七,全市27條黑臭水體全部達到“長制久清”,直排七大水系劣五類河涌數量同比2019年減少22條。
各縣(區)涌現更多具有示范意義的做法。比如大亞灣區的河長制宣傳服務一直采用外包形式,有組織地常態化開展宣傳活動。惠陽區大力開展水污染防治攻堅工作,水質改善居全市之最,淡水河流域增設10多個水質自動監測站。龍門縣開發河道管理系統,幫助鎮、村級河長在日常巡河中快速識別河湖“四亂”問題,另外自去年下半年起每月開展河長集中巡河活動。仲愷區開展了全區溝渠的清理工作,并每月對各級河長的履職情況進行通報。惠東縣成功創建全國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龍門縣被評為全國農村污水治理示范縣。
接下來將強化河湖長統籌協調作用
“雖然各縣(區)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不足。如部分基層河長履職意識和能力有待提升、節水工作有待加強、河湖監管工作仍然任重道遠、水污染防治工作還需持續推進等。”惠州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惠州將強化河湖長統籌協調作用,推動全市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形成強大的治水合力;持續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強化對“散亂污”企業的執法監管;重點補齊水安全短板和推進河湖常態化規范管理,加快完成河湖劃界、水域岸線保護等基礎性工作,開展河湖健康評價,嚴守水資源利用上限;落實好《惠州市碧道總體規劃》,按時保質保量完成2020-2022年碧道181公里建設任務,并嚴格把好碧道建設質量關,注重生態保護和自然修復;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開展河長制湖長制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