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廣州市河長辦當天公布了全市11個區2021年度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考核結果。
南沙黃埔荔灣增城考核等次為優秀
根據考核結果,廣州各區2021年度河湖長制考核等次均為良好及以上。其中南沙、黃埔、荔灣、增城四個區考核等次為優秀,天河、海珠、越秀、花都、從化、白云、番禺七個區考核等次為良好。據悉,該結果將關聯領導干部綜合考核和獎懲任免。
廣州市河長辦通報稱,廣州治水所獲成果,離不開各級河長的盡職履責。在2021年,13名市級河長履職巡河75次,深入一線查問題促落實;全市河長巡河52.2萬次,推動解決問題2.4萬宗。
在廣州市河長辦和各級河長的努力下,廣州在2021年大力開展治水科普進校園、大灣區民間河長沙龍等公益活動,通過“共筑清水夢”微信小程序,發起市民“一起來巡河”行動倡議,助推全民治水齊參與的浪潮。
根據通報內容,廣州已開發出一套基于大數據的水質預測及履職評價預警模型,以河涌“天氣預報”的方式指導各級河長開展差異化巡河護河,方便各級河長以問題為導向有目的性科學巡河,減少傳統巡河模式的“盲目性”。
河湖長制工作仍有不足,2022年繼續深入落實
通報稱,廣州市河湖長制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個別區河湖長制作用尚未充分發揮、治水成效仍需鞏固、公眾參與度仍需繼續加強。
通報稱,2022年廣州將加快解決雨季污水溢流問題,鞏固提升水環境治理成效;開展對市直單位和區級河長的考核,進一步壓實水環能治理各方面的責任;以加強推進源頭治理為關鍵,加快推進排水單元達標建設、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整治等源頭治理工程;以加強城市內澇防治能力為目標,深入開展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示范建設,全面提升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以高質量碧道建設為引領,推進共建共治共享,到2022年全市累計建成碧道1000公里以上,成為展示廣州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亮麗名片,提高市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