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韶關被國家林草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7個縣(市)實現創森申請和總體規劃的“雙備案”,該市成為廣東首個完成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雙備案的地級市。據悉,韶關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抓手,走出一條從“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向“山更青、權更活、民更富”轉變的綠色發展新路。目前,森林覆蓋率、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穩居全省前列,成功創建粵東粵西粵北首個“全國綠化模范城市”。
韶關市林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廣東全面推行林長制以來,該市通過“一把手主抓、一盤棋推進、一張網通關”的管理模式,不斷完善市縣鎮村四級林長制體系,積極探索“林長+警長”“林長+檢察長”“林長+河長”等工作機制,推動林長制工作走深走實。“全面推行林長制已納入市級年度重點工作。”該負責人表示。
韶關著力在“綠”字上做文章,一系列工程的開展,把荒山野林變成滿目青山。作為國家首批、廣東唯一的國土綠化試點地市,今年全市已完成造林和生態修復21.89萬畝,完成總任務的105.9%;實現重大節日、重要時間節點“零火情”目標;“石漠化區域綜合治理”“南粵古驛道生態修復”兩個項目成功競選全國首批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凡口鉛鋅礦礦山和大寶山新山片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獲評“廣東省首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
正在創建的南嶺國家公園有大片面積位于韶關轄內。以此為契機,韶關積極推動102個、4166平方公里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打造具有鮮明韶關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1+88”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用最嚴格制度和最嚴密法治保護森林資源。
“綠色顏值”與“金色產值”共生共贏,“靠山吃山、越吃越香”成為更多群眾的致富路徑。2022年上半年全市林業產值70.79億元,同比增長14.66%;截至2022年9月底,韶關共有23.8萬人參與林下經濟,林下經濟面積324.36萬畝,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30個,位居全省前列;36個各級森林康養基地,11條線路和12個品牌地分別入選廣東省100條森林旅游特色線路和100個森林旅游新興品牌地,韶關“天然氧吧”“康養勝地”品牌越來越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