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互動交流 > 督查專欄 > 貫徹落實

梅州梅縣爭創綠美廣東示范區 逐“綠”前行 向“美”進發

時間 : 2023-03-22 09:49:57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如果問,春日的梅縣區是什么顏色的?即便身處其中,亦難回答。是滿眼的綠,是杏花的紅,是櫻花的粉,是百花爭艷的絢爛多彩。

  今日之梅縣,盈暖春季,處處美景如畫。數不清多少種顏色的春花,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與古色古香的建筑遙相呼應。

  地處粵北生態發展區的梅州市梅縣區,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綠色是其最美的底色,生態是其最大的資源優勢。立足于此,梅縣區深知唯有堅定不移地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方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

  2023年是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開局之年。錨定“積極打造廣東最美林相,努力爭當綠美廣東示范區”總目標,當前梅縣區正以推深做實林長制為抓手,突出綠美廣東引領,在蘇區紅土地上掀起綠美梅縣生態建設熱潮,以高質量生態賦能高質量發展。

  護綠為本

  “林長+”守好綠水青山

  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當天,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梅州分會場)主題宣傳活動在梅縣區人民廣場啟動,干部群眾在觀看完綠美廣東、綠美梅州生態建設展后,走進梅花山森林公園,開啟森林徒步之旅,在一呼一吸間暢享健康生活。

  “生活在梅縣,可以說是開門見綠、推窗見景,只要時間允許,我都會來這兒走一段,讓自己松弛下來。”家住周邊的林女士笑說,生態好了、環境美了,作為市民更要學會珍惜、懂得保護,攜手愛綠植綠護綠。

  讓青山常在,讓綠水長流,守綠護綠是第一步,也是尤為關鍵的一步。

  在這方面,梅縣區發力點是持續推深做實林長制。目前,區、鎮、村三級林長制體系已全面建成,實現“山有人管、樹有人護、責有人擔”。

  從人員上看,梅縣區已建立起以村級林長、基層監管員、專職護林員為主體的“一長兩員”森林資源管護架構,落實區級林長19人、鎮級林長157人、村級林長710人,監管員355人、護林員696人,責任面積273.5萬畝,實現網格100%覆蓋。

  從機制上看,梅縣區已制定出臺并實施各級林長工作制度、會議制度、信息公開制度、督察制度、考核辦法等相關制度。全區30個區直有關單位及各鎮(高管會)政府全面參與林長制工作,實現由林業部門“小馬拉大車”轉為各級各部門“同唱一臺戲”,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近期,梅縣區持續晴朗干燥,正是春季森林防火的關鍵時期。一大早,城東鎮謝田村的山路上就傳開了機器的轟鳴聲,鎮村護林員正在開展森林防火“五清”專項行動。

  “進入高火險期,我們12個護林員每天都分2臺車到各村去巡查,見煙就查、見火就滅。同時,監督村級護林員是否到崗到位。”城東鎮護林員吳永導說,該鎮還持續開展進村入戶敲門行動,營造全民防火的良好氛圍。

  不僅在城東鎮,近期以來,全區各級防火人員均奮戰在一線,把火種堵在山下、防在林外,守護好梅縣的綠水青山。

  高質量完成“規定動作”,高標準做好“自選動作”。

  梅縣區在“林長+”上持續做文章,建立并高效運行“林長+檢察長”與“林長+警長”工作機制,通過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支持配合、聯動協作等機制,增強涉林執法和司法的剛性和質效。

  依托“林長+警長”機制,近日梅縣區警方快速偵破了一起發生在雁洋鎮陰那村的野外違規用火引發山火案件,抓獲并刑拘涉案嫌疑人楊某友。

  在梅州市率先建立“林長+檢察長”機制的梅縣區,堅持“修復與打擊并重”的司法理念,強化刑事違法行為人毀壞生態公益林的生態恢復,對違法行為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依法監督補種復綠并賠償生態服務功能損失費用,以促進林業環境的修復治理和恢復生態。

  添綠出新

  全力打造廣東最美林相

  春回大地萬物生,植樹添綠正當時。

  近期以來,梅州上下持續掀起新一輪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熱潮。在梅縣區梅畬快線林分優化現場示范點,記者看到1個月前干群攜手栽種下的樹苗錯落有致,迎著春風昂然挺立,靜待新芽吐綠。

  守綠護綠打基礎,擴綠提質出新招。林分優化、林相提升,正是梅縣區精準提升森林品質,打造廣東最美林相的關鍵抓手。

  回望過去,十年綠化廣東期間,為使大面積荒山盡快綠起來,普遍采用松籽飛播方式造林,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由于前期飛播造林,造成全區松林面積占比大,樹種單一、結構簡單、林相欠佳,且火險系數高,極易引發森林火災,同時抵御松材線蟲病等林業有害生物的能力差,亟待通過林分優化的方式加以解決。

  “所謂林分優化,就是指通過人工造林、更新優化、撫育等人為干預的方式,去除質量低的樹種,補植質量高的樹種,從而調整森林的樹種組成,增加林冠的層次。”梅縣區林業局生態保護修復股負責人、林業高級工程師黃國烽介紹,通過林分優化可提高森林的固碳能力,使森林變得更加美觀,讓森林內部生態系統變得更加穩定。

  以梅畬快線林分優化現場示范點為例,林分優化的對象為松材線蟲病發生疫區的松林,按照“伐松補闊+營造多樹種混交林”“抽針補闊+套種多樹種混交林”“棄弱留強、棄曲留直、棄劣留優、棄密留疏”的原則,在擴綠的基礎上添色加彩,營造“黃色為主、四季有綠、繁花點綴”的景觀林帶。

  “通過3年建設,可實現林木平均高度達2米以上、保存率達85%以上、基本郁閉成林的造林成效,將梅畬快線示范點建成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推窗見綠,出門賞景’的出城重點景觀廊道。”黃國烽說。

  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作出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決策部署后,梅縣區迅速行動,聚焦打造廣東最美林相,自籌資金1267萬元,率先在梅大、梅揭可視第一重山實施林分優化、林相改善工程,規劃建設生態廊道提升工程2538畝。目前,已全面完成造林備耕工作。

  駛入同為市級示范項目的省道S223線,山水相依、美景相連,花草有致、喬灌錯落,頗有“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之感。憑借著超高顏值,省道S223線梅州城區至雁洋段成功奪下廣東省“十大最美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稱號。

  山因林而秀,路因花而美。

  去年以來,梅縣區反復在重要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一河一路一樹一花一景一廊道”理念,高標準建設“三江四線”生態景觀廊道,著力將東部快線建成櫻花大道,西部快線建成梅花大道,打造開門見綠、推窗見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森林城市、綠美鄉村。

  以實干之姿,將美好藍圖變為生動現實。梅縣區林業局局長鄒卓祥表示,該局將深入實施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美麗城鄉、花景街道等綠美梅縣生態建設“十大工程”,2023年計劃完成森林質量精準提升6.6萬畝,其中林分優化2萬畝、森林撫育提升2.6萬畝、新造林撫育2萬畝,不斷提高“三江四線”生態景觀,高質量建設綠美廣東示范點。

  點綠成金

  從“美麗生態”走向“美麗經濟”

  “你們來了,來,快過來看看這枝條修剪得怎樣?”見林業高級工程師與記者來訪,梅州市昊駿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油茶基地(下稱“昊駿豐油茶基地”)管理人員古志年沒有過多客套寒暄,帶著高工就往路邊的油茶樹走去,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整形修剪技巧。

  昊駿豐油茶基地創立于2012年,占地475畝,種有岑溪軟枝油茶6萬余株。此前,由于荒于管理,導致基地雜草叢生、油茶樹勢衰敗、掛果率低。

  6年前,古志年接手管理基地后,從基地規劃、基礎設施入手,一頭扎進深山精耕細作。去年,基地終迎來豐產,收獲茶油鮮果27萬斤,干茶籽6萬斤,產值達90萬元,實現扭虧為盈。“只要用心去管,青山定不會辜負你。”看著漫山郁郁蔥蔥的油茶樹,古志年笑說。

  油茶是生態和經濟型優良樹種,也是梅縣區林業優勢產業。

  近年來,該區采取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的生產模式,引導國家林業龍頭企業廣東長榮林業發展有限公司分別在梅西、石坑、南口建成近8000畝優質油茶標準化種植基地,輻射帶動周邊村民增收。目前,該區油茶種植面積達2.2萬畝,被評為廣東省首批省級油茶林業特色產業發展基地。

  綠美梅縣生態建設,不僅要讓生態美起來,更要從中催生“美麗經濟”,持續推進“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

  在鞏固油茶優勢產能的基礎上,梅縣區持續優化產業布局,突出區域發展特色。一方面,在適宜地區積極推廣板栗、澳州堅果等特色木本糧油樹種;另一方面,推行金線蓮、道地中藥材、珍貴食用菌等適宜林下種植作物野生撫育和仿生栽培,同時推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產業等深度融合。2022年,該區林業產業總產值達32.66億元。

  步入第五批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梅縣區中大南藥中藥材種植基地,漫山遍野之中,有著“廣東人參”美譽的五指毛桃莖稈筆直、郁郁蔥蔥、長勢喜人。另一邊,一排排筆直挺拔的桉樹下種滿了枝繁葉茂的紅豆杉,青白的樹干撐起兩頭綠,在藍天的映襯下,別是一番景致。

  “林下種植南藥,既不用毀林伐木,又具有保護水土的作用,在保障生態平衡的同時,可提高林地利用率,實現生態與經濟并重,美麗與發展共贏。”該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村民通過分包林下南藥種植、撫育、采收任務和日常管理工作,還可實現“勞務收入+土地流轉收入”雙增收。

  如何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是推進綠美梅縣生態建設過程中需要久久為功的重要課題。未來,梅縣區將從機制創新入手,探索林業規模集約經營,同時持續強化政策、資金扶持,利用好優質森林資源,做強產業、做出樣板,讓綠水青山“底色”更美,金山銀山“成色”更足。

  ■相關

  《梅州市梅縣區深入推進綠美梅縣生態建設實施方案》印發

  “十大工程”描繪綠美“施工藍圖”

  3月初,梅縣區印發《梅州市梅縣區深入推進綠美梅縣生態建設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出以推深做實林長制為抓手,深入實施綠美梅縣生態建設“十大工程”,圍繞擴綠、提質、增效下功夫,全力爭當綠美廣東示范區,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梅縣紅色蘇區綠色發展。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根據《方案》,綠美梅縣生態建設“十大工程”包括實施打造廣東最美林相工程、美麗縣城項目工程、道路景觀提升工程、城鄉綠美惠民工程、森林生態旅游工程、綠美資源管護工程、綠美保護地提升工程、綠美產業富民工程、綠美梅縣增效工程、綠美共享共建工程。此外,《方案》還明確了每項工程的主要任務、工作目標及責任單位。

  其中,居“十大工程”之首的是“打造廣東最美林相工程”。梅縣區將以適地適樹為原則,科學優化樹種林種,進一步提升林分結構,根據不同土壤條件和森林功能定位,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全面建設“四季有景,月月有花,一山一色,一路一景”的森林景觀,計劃用10—15年的時間,分類型、分區域計劃完成全區松林改造任務40萬畝。

  綠美產業富民工程方面,梅縣區將從優化推進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創新開展林木采伐制度的變革、出臺林業投資補貼政策、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打造中藥材深加工基地、打造林業產業集群、挖掘造林綠化的社會效益、挖掘林業碳匯的社會效益等8方面入手,變生態優勢為產業優勢。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方案》明確,梅縣區將以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資金保障、加大宣傳發動、完善創新機制、嚴格考核獎懲5項措施為抓手,保障“十大工程”一一落地落實。

  根據《方案》,梅縣區將把綠美梅縣生態建設主要目標任務納入林長制督查考核范圍,區林長辦每年對各鎮(高管會、辦事處)黨委、政府和區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進行一次綜合考評,考核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的重要依據,以及領導干部考核獎懲和使用的重要參考。

  ■數說

  綠美梅縣

  ●梅縣區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綠色小康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廣東省首批省級林業(油茶)特色產業發展基地。

  ●目前,全區建成1個省級、4個市級、6個縣級共11個自然保護區;建成1個國家級、1個市級、12個縣級、26個鎮級共40個森林公園;建成1個濕地公園、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全區林地面積273.5萬畝(含梅南林場),森林覆蓋率達75.54%,森林蓄積1225.38萬立方米。現存古樹名木共計1377株,隸屬41科78屬103種,古樹1372株(古樹群32個373株),名木5株。

  ●“林長+檢察長”工作機制建立以來,共審查辦理盜伐林木、非法狩獵等刑事案件22件,立案辦理林業違法圖斑查處、失火林地修復等行政檢察59件、公益訴訟檢察案件17件,督促當事人賠付修復資金27萬多元。

  ●2022年,梅縣區堅持“一河一路一樹一花一景一廊道”理念,完成交通干道沿線生態廊道提升工程2538畝、造林撫育4.5萬畝、建設水源林2.4萬畝,省道S223線、梅畬快線沿線林分優化成為全市示范項目。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