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治理越來越好,讓我們在家門口吃上了‘生態飯’。”在開平市大沙鎮大沙河水庫邊的移民村大塘面村,村民們談起這里的生態治理贊不絕口。過去的臟亂村莊變為旅游勝地,每年累計吸引游客達30萬人次,村集體年收入由不足2萬元增加到30萬元。
近年來廣東以幸福河湖建設為引領,以實現河湖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為主要目標,縱深推進河湖長制,著力推進河湖環境持續改善,生態效益加速釋放,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我省有2.38萬條、總長10.3萬公里的河流,近年來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和萬里碧道建設等治水成果全面顯現。”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仁著介紹,廣東正采取“10+2”的模式在全省范圍內積極開展水經濟省級試點工作,探索建立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走出“兩山”理論轉化的廣東路徑。
“10+2”水經濟試點總投資超百億元
近日廣東省河長辦正式印發實施《廣東省水經濟試點建設工作方案》《廣東省水經濟試點主要業態工作指引(試行)》,公布“10+2”省級水經濟試點名單,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水經濟試點工作。
“10”是指選取10個涵蓋水上運動、河湖游輪游艇、水利風景區、濱水休閑康養、優質水開發利用等不同業態的省級水經濟試點項目;“2”是指支持工作積極性高、基礎條件好的佛山、江門2個地市開展全域水經濟試點建設。從各地申報情況看,上述試點主要由國企和民企投資建設,總投資已超過100億元。
據了解,目前全省水經濟試點項目已展開實施并部分開始運營,取得了初步成效。
“截至目前,佛山全市上規模或有一定知名度的水經濟項目共19項,包括濱水文旅文創項目、內河游輪游艇項目、水上運動項目、水利風景區項目等。”佛山市河長辦副主任、水利局副局長劉劍鋒介紹,佛山市作為全省2個推進全域水經濟發展試點的地市之一,近年大力推進水環境治理,為打造水經濟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今年上半年,佛山全市水經濟項目營收約1.7億元,帶動就業人數超過8000人,接待游客約187萬人次。
走進佛山市順德區桂畔湖水韻文旅綜合項目,在政府推動、企業投資的發展思路下,這里將嶺南水鄉與商業綜合體完美融合,大大激活了水經濟發展潛力。依托桂畔海碧道和容桂水道碧道建設成效,該項目以大良街道范圍3個主要水體——桂畔湖—青云湖、容桂水道、桂畔海河作為水系紐帶,將順峰山公園、歡樂海岸PLUS、歡樂文化廣場、金鳳凰、尋味順德小鎮等多個文旅項目連通,形成獨特的濱水環湖游線,激發濱水旅游潛力。
“我們正在積極探索以治水提升片區價值、以片區整體溢價反哺治水的路徑。”順德區副區長、河長辦主任黃志捷表示,希望通過科學治水,實現城市品質提升、土地增值,為水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萬里碧道為水經濟拓展廣闊空間
廣東萬里碧道的高質量推進,為水經濟發展拓展了廣闊空間。根據省河長辦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建成碧道2273公里,全省累計建成碧道逾5800公里。治水成效加速釋放,濱水空間愈加舒適,讓更多老百姓可以共享治水成果。
同樣在開展全域水經濟試點建設的江門市,依托流經城鎮的水系,圍繞碧道構建生態濱水空間。同時配套建設停車場、咖啡館、小商店、餐飲服務業,推動河流成為一條條充滿活力的經濟帶。
江門蓬江區西江碧道建成后,配套建設的咖啡館、小商店等和周邊的餐飲服務業營業額不斷攀升,共享自行車、停車設施供不應求,物業、停車位租金等每年可帶來超過1400萬元的直接經濟收入。
江門鶴山市依托沙坪河碧道建造“漁人碼頭”,吸引企業出資約2500萬元,開發建設漁村文旅產業區,推動形成文創小鎮、“漁文木舍”民宿、漁人碼頭一體的文旅產業項目帶,沿線吸引了“鳥鳴澗”“埋位”等多家高人氣“網紅”餐飲商戶、小商品攤戶、夜間集市等進駐和聚集。
依托碧道發展濱水休閑旅游,也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主要水經濟新業態。走進肇慶市廣寧縣綏江兩岸,原生態的青山綠水映入眼簾,令人心曠神怡。
“我們將用好廣寧82.17%的森林覆蓋率、特有的山水自然資源優勢,大力引進優質的康養旅游項目,加快推進廣東省10個水經濟發展試點項目之一的綏江兩岸特色文化旅游項目。”廣寧縣副縣長梁宇強介紹,該試點項目與白天鵝酒店合作,將珠三角高端客源引入廣寧,還將打造水上運動及從廣州白天鵝到廣寧的內河游輪游艇旅游線路。
據介紹,特色文旅項目讓綏江一河兩岸的村莊環境大大提升,全面拉動了周邊鄉村旅游、農副產品、傳統非遺等更多產業發展,為當地農村集體經濟創造增收30萬元/年。當地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大大提高了收入水平。
水上運動、水飲料等產業蓬勃發展
炎炎夏日,走進廣州南沙,蕉門河在城中央緩緩流淌,時不時有白鷺飛過,賽龍舟、劃船、賽艇等水上運動正在這里悄然興起,“南沙區粵港澳大灣區水上運動示范基地”水經濟試點項目正在加速建設。該試點項目由萬頃沙十八涌水上生態體驗運動中心、蕉門河水上運動綜合服務孵化基地、靈山島廟南村涌校企合作水上運動示范學校基地三個節點構成,其中部分節點已經開始運營。
參與試點項目建設的廣東舟游休閑運動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蓉蓉介紹,該公司2011年正式落戶南沙,旗下的南沙皮劃艇基地是廣東省第一家對公眾開放的水上休閑運動基地,培訓的學員達到160萬人次。在她看來,南沙毗鄰港澳,有非常優越的水上運動發展基礎。
在佛山,禪城區吉利涌碧道龍灣公園水上運動訓練基地、順德區眉蕉河水上運動基地、高明區滄江水上綜合運動基地等多個上規模的水上運動訓練基地蓬勃發展,年參與人數約19.3萬人次,帶動了一批水上運動相關企業加速發展。
以水為基,積極發展水經濟業態,已經成為各地搶占綠色發展“新賽道”的一大抓手。
九連山逶迤綿延,萬綠湖一碧萬頃。河源市萬綠湖優質水利用項目依托萬綠湖優質水資源,積極推進農夫山泉三期、華潤怡寶、今麥郎、紫泉飲料等重大項目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水經濟產業園,充分利用和挖掘優質“源頭水”的發展潛力。
“目前在河源水飲料及食品產業已經引進國內知名食品飲料企業24家,力爭2025年實現產值100億元以上、稅收10億元以上。試點期間將大力開展萬綠湖水公共品牌創建,進一步發掘優質水產業溢價。”河源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謝朋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