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丹調研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情況 強調
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創森質量與水平
11日至13日,省長朱小丹率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在佛山、中山、江門等市調研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進展情況。副省長鄧海光參加調研并主持座談會。
近年來,珠三角各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的決策部署,積極開展創森工作,在城市中打造了一批集生態保育、科普科研、休閑旅游于一體的城市“綠肺”。朱小丹一行先后調研了江門市的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古勞水鄉濕地,中山市的樹木園、金鐘湖公園、長江庫區水源林市級自然保護區和五桂山生態保護區,佛山市的西樵山生態屏障公益林、新城濱河生態廊道和亞洲藝術公園。一路上,朱小丹詳細了解各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規劃建設情況,與正在享受生態美景的群眾親切交談,還親自參加了植樹活動。見到各市正全力推進植樹造林和綠色生態水網建設,朱小丹指出,在創森過程中,要以生態效益最大、碳匯水平最高為目標,抓好林分改造工作;同時系統開展水網生態保護、修復和污染治理,努力恢復珠三角水網的自然大循環。朱小丹還特別叮囑各市負責同志,要面向群眾對綠色生活空間的需求,在城市中規劃布局更多的城市“綠肺”,讓群眾享受更多更好的“綠色福利”。
13日上午,朱小丹在佛山召開調研座談會,聽取省林業廳和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門、肇慶市政府負責同志有關情況匯報。
朱小丹充分肯定各市高度重視綠色發展,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開展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形成了城市帶狀森林、水鄉濕地等突出亮點,為珠三角率先建成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奠定了堅實基礎。希望各市繼續認真對照國家創建森林城市的指標體系,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突出重點,著力補齊森林城市建設發展不平衡、森林質量不夠高、水網大循環和濕地建設有待加強、生態景觀林帶水平參差不齊、沿海防護林帶不夠完善、林業病害威脅多、森林依法管理有待加強等短板,全面提高創森工作質量與水平。
朱小丹強調,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的基本形態,是未來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珠三角城市群要把綠色發展作為檢驗轉型升級的重要標準、強化引領功能的重要支撐、實現“兩個率先”的重要保障,率先建成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成為適應和引領新常態、落實五大發展新理念的先行區。
朱小丹強調,珠三角各市要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質量引領、全域一體、共建共享,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把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好。一要高標準推動前期工作。抓緊完善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全域規劃及市、縣域規劃,盡快確立國家森林城市群指標體系,固化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森林公園和濕地等保護紅線,按照規劃和指標逐級分解落實責任,倒排時間表,全力推進相關工作。二要全力推進森林圍城進城和綠色生態水網兩大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抓好山林“三改”,大面積擴大闊葉混交林比重,合理擴大生態公益林面積,著力推進森林公園、城市建成區平地森林與帶狀森林、生態景觀林帶、農田林網、沿海防護林帶、森林小鎮建設;制定濕地保護規劃,恢復珠三角水網大循環,加強水污染治理。三要堅持創新發展,推進科技興林。發揮林科部門和專家作用,科學做好種苗撫育、植樹造林、林分改造、生態修復等工作,依靠提高科技含量提質量、增效益、強功能。四要做實做強法規、政策、責任保障體系。五要協調聯動、一體推動,形成推動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的強大合力。六要努力提升全民綠化行動水平。推廣中山經驗,形成全民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