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市動態

《廣州藍皮書:廣州經濟發展報告(2018)》發布 新興產業加快布局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時間 : 2018-06-21 15:36:58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2017年廣州經濟平穩增長,制造業特別是新型制造業、物流商貿業等實體經濟穩步增長,房地產業受調控政策影響明顯降溫。展望2018年,廣州經濟有望繼續實現平穩發展。20日,由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廣州藍皮書:廣州經濟發展報告(2018)》(下稱“藍皮書”)中,透露了上述信息。

  新興產業加快布局 高新技術產品規模逐漸擴大

  “2017年廣州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指標增長處于穩定區間,全年GDP增長7.0%”。廣州市社科院數量經濟研究所所長、藍皮書執行主編歐江波介紹,2017年,廣州的行業和企業分化明顯。服務業與制造業景氣差異明顯,行業內部分化特征突出,傳統產業和企業經營壓力普遍較大,新興產業和企業快速成長,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

  近年來,新興產業加快布局廣州。聚焦IAB、NEM產業,廣州設立產業技術重大專題,投入財政科技經費逾9億元。高科技項目加速集聚廣州,富士康10.5代顯示器項目、樂金顯示8.5代OLED項目、廣汽智能網戀、思科智慧城、GE生物科技園、百濟神州生物制藥項目等相繼動工建設。

  廣州的高端產業也得到加快發展。藍皮書顯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光電子器件、液晶顯示屏、工業自動調節儀表與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等新興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5.0%、58.3%、13.7%、37.6%、21.0%,民用無人機、環保、醫療設備等一批成長中的高新技術產品規模逐漸擴大。

  歐江波觀察到,廣州的虛實經濟還呈現反向變化。具體來說,廣州的制造業特別是新型制造業、物流商貿業等實體經濟穩步增長,房地產業受調控政策影響明顯降溫,對金融業發展也形成一定的制約。

  其中,從商貿業的增長看,藍皮書分析,廣州的網上零售逐步進入穩定增長階段,在京東商城華南總部、“天貓超市”等電商龍頭帶動下,限額以上網上商店零售額仍保持兩位數增長,但增速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在金融業發展方面,廣州地區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1.1%,好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藍皮書分析,與國內重點城市相比,廣州金融業增加值高于天津,增速高于北京、深圳和天津。

  廣州的外貿格局也出現新變化。藍皮書顯示,2017年廣州對歐盟、東盟、美國、日本進出口分別增長22.8%、20.1%、11.1%和10.7%。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日益活躍,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2579.05億元,增長19.7%;其中,出口1810.52億元,增長23.2%;進口768.53億元,增長12.1%。

  當前,廣州正處于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和新舊動能轉換的調整期和攻關期,受傳統工業增長放緩、房地產交易和開發投資回落等因素影響,經濟階段性下行壓力明顯增大。藍皮書分析了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和弱項,“如轉型升級任務艱巨,高技術制造業、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規模仍然較小,新引進的IAB產業項目多數仍處在建設初期,紡織、石化、商貿等傳統產業亟待轉型升級”。歐江波說。

  在歐江波看來,廣州的創新生態體系還不完善,缺乏創新型領軍企業和人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質量有待提升,科技創新投入仍然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 爭取國家“一帶一路”平臺布點廣州

  藍皮書研制了廣州宏觀經濟計量模型(GMEAM)進行經濟增長預測。該模型為年度經濟計量模型,分為總體經濟、需求、生產、價格、要素、收入等6大模塊,具體包括22個聯立方程、16個內生變量、11個外生變量。

  據此,藍皮書預計:2018年廣州經濟增長有望保持基本穩定;從產業來看,服務業增速將有所放緩,第二產業增長將有所加快;從需求來看,投資增速將有所加快,消費增速將有所回穩,出口有望保持正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將穩定增長,價格將保持基本穩定。

  不過,廣州經濟仍面臨一定風險和挑戰,具體包括:新舊動能接續不足,工業增長動力還不夠強勁,創新龍頭帶動偏弱,民間投資不足,城市更新任重道遠等。為此,藍皮書從產業結構、需求結構、要素結構三個維度分析了廣州經濟增長動力特征,預判了新常態下經濟增長動力變動趨勢,提出了培育和發展廣州經濟增長動力的系列對策建議。

  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方面,“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歐江波說,推動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發展壯大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量子信息、石墨烯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

  為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藍皮書建議,系統謀劃建設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推動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在若干重點領域取得突破,為發揮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功能奠定堅實基礎。

  而在推動形成全面開發新格局方面,藍皮書建議,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廣州相關優質項目納入國家項目庫,爭取國家“一帶一路”平臺布點廣州,加強與沿線國家建設對接、務實合作。大力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落實試點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擴大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服務貿易出口等。

  “加快推進城市更新立法工作,明確城市更新中對方利益攸關者的權利和責任,落實相關部門在城市更新規劃、組織、協調、設計等方面的職責權限、政策體系及工作機制?!睔W江波說,同時要充分發揮廣州城市更新基金的龍頭作用,利用基金運作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城市更新,打造“基金+土地+運營”的創新城市更新模式。

  ■聚焦

  2018年住宅市場

  有望保持平穩發展

  2017年是房地產政策出臺最密集的一年。藍皮書發布了《2017年廣州房地產市場情況分析及2018年展望》,并分析,2017年廣州積極深化房地產調控政策,市場運行基本平穩,一手房成交量有所減少,二手市場保持活躍;展望2018年,廣州房地產調控政策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預計一手住宅市場供應較為充足,但二手住宅市場受前期市場活躍、消化大量需求影響,市場成交可能有所減少。

  具體來說,受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2017年一手住宅市場供求均有所減少,全年批準預售面積816.25萬平方米,比2016年減少17.7%,網上簽約面積981.79萬平方米,減少30.7%;二手住宅市場活躍,全年交易登記面積1168.02萬平方米,增長1.3%,成交量創歷史新高,占全市住宅總成交量的份額達到54.3%,比2016年提高9.4個百分點。

  藍皮書分析,預計2018年廣州一手住宅市場供應將較為充足。一方面,前期市場庫存有所增加,2017年12月末全市一手住宅可售面積745.65萬平方米,比2016年末增長0.9%;另一方面,一手住宅新開工面積保持較高水平,2017年新開工面積達到1118.95萬平方米,按照項目施工進度統計,2018年預計全市新增貨量可達10.8萬套,高于2017年的水平。

  “預計2018年廣州住宅市場成交將保持基本穩定”。歐江波分析,2018年廣州住宅市場雖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總體預計將平穩發展。這是因為全球、全國及廣州經濟已基本擺脫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下降通道,總體穩中趨升,對住宅市場構成基本支撐;城市化、區域一體化仍在持續并深化,廣州住宅市場剛性需求依然較大;限購限貸等調控政策將繼續實施,并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總體判斷2018年一手住宅成交量將與2017年基本持平;二手住宅市場受前期市場活躍、消化大量需求影響,成交量將有所減少;一二手住宅成交價格將保持基本穩定”。歐江波說。

  服務業用工需求占主導地位

  女性求職者增長明顯

  今年以來,全國各城市紛紛掀起搶人大戰,廣州去年的人力資源市場表現如何?藍皮書發布的《2017年廣州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分析及2018年展望》顯示,2017年廣州服務業用工需求占主導地位,女性求職者增長明顯。

  藍皮書分析,2017年廣州人力資源市場保持基本穩定,進場企業登記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均有所下降;求人倍率(招聘人數與求職人數之比)有所上升;企業在崗職工以青壯年為主;求職者年輕化、高學歷趨勢愈發顯現;企業用工穩定性有所增強。

  從產業用工需求來看,2017年廣州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用工需求占比分別為0.09%、34.89%和65.02%,第三產業用工需求占據主導地位。與2016年相比,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用工需求分別下降了0.03個和1.9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用工需求占比上升了1.97個百分點。2015年以來,廣州以實體經濟為主的第二產業用工需求回暖,占比有所提高;第三產業用工需求仍占主導,占比繼續保持在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從求職者性別比例來看,2017年廣州人力資源市場進場求職者中,男性占49.89%,女性占50.11%,與上年相比,女性占比上升8.77個百分點,進場求職者性別比雖保持均衡狀態,但女性進場求職人數近年來首次超過男性求職者。

  究其原因,歐江波分析,一方面,可能與女性獨立性提升和求職意愿增強相關;另一方面,不少女性求職者職業技能不高、求職渠道有限,更依賴于通過人力資源市場服務機構獲得就業信息和就業機會。

  而從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角度看,藍皮書顯示,該行業發展迅猛。據統計,2017年,廣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數量為1026家,總量比2016年增長16.46%。世界五百強企業德科、任仕達、萬寶盛華以及世界頂級獵頭公司光輝國際等著名人才資源機構已進駐廣州。現有總部企業包括南方人才、紅海人力、中智技術、銳旗人力等品牌企業,倍智測評、仕邦人力、友誼外服、午馬獵頭等一批本土企業成為全國知名品牌。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