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不少地方采取聘用臨時老師的方式解決師資短缺問題,但也帶來了臨聘教師待遇低、不穩定、教育質量難以保證等新問題。對此,我省正采取多種措施加快解決。筆者10月6日從省教育廳對省人大代表馮旭初的建議答復中了解到,目前我省已經有8個地市全部實現縣級統管臨聘教師,其余13市也部分實現縣級統管,未來還將通過增加編制、加強縣級統籌和建立臨聘教師資源儲備庫等措施來加以解決。
隨著新型城鎮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帶來的新情況,我省各地部分學校采取聘請臨時教師以解決在編教師不足的問題。根據省教育廳調研發現,目前我省的臨聘教師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中小學校,目的在于解決隨遷子女入學問題。
按照我省有關規定,各地臨聘教師額度需控制在編制總額5%以內,且聘期不得超過1年。省教育廳在答復中表示,由于臨聘教師屬于編制外用人,不適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政策,部分地區未嚴格執行有關臨聘教師管理規定,從而出現超比例聘用臨聘教師、管理不規范、待遇偏低等現象。
對此,省教育廳表示,去年底,省教育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導意見,規定臨聘教師統招統管,所需經費由本級財政核撥,嚴禁中小學自行招聘和“有編不補”。在該意見推動下,目前,全省已有8個地市的縣(市、區)全部實現由縣級統一管理臨聘教師,13個地市的部分縣(市、區)實現縣級統一管理。
在提高臨聘教師待遇方面,各地積極探索解決措施。省教育廳透露,目前廣州已對預算編制臨聘教師的工資標準、發放申報程序作出規定,天河、黃埔、花都、南沙、番禺等區臨聘教師待遇接近或基本達到在編教師收入水平;東莞已基本實現全市公辦學校聘用合同制教師與在編教師同工同酬。
省教育廳在答復中表示,下一步將繼續規范管理臨聘教師,一方面采取多種形式增加在編教師總量,在現有編制總量內,合理核定教職工編制,盤活事業編制存量,推動編制向教師隊伍傾斜;另一方面將加強縣級統籌力度,督促各市開展臨聘教師管理情況檢查,摸清本地臨聘教師基本情況,對超比例聘用和管理不規范學校進行清理整頓,確保臨聘教師與公辦教師同工同酬,切實防止出現有合格師資來源但“有編不補”現象。同時指導各地探索建立“臨聘教師資源儲備庫”,整合當地教育系統臨聘教師資源,為中小學校解決教師臨時緊缺問題提供信息資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