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近日公布《東莞市人民政府進一步扶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非公經濟50條”),首次提出“2個100億元+3個50億元”“加大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推廣無還本續貸政策”等9個創新舉措。東莞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長鐘正良表示,未來3年有望為東莞非公企業撬動超400億元金融支持。
“非公經濟50條”從十大方面提出50條政策措施,具體可以分解為160項政策舉措,其中136項為創新舉措,包括首次在莞實施的有94項措施、優化已有政策的有42項,并從五個方面提出強化金融保障,9項是首次提出的政策。其中“2個100億元+3個50億元”是東莞拿出真金白銀紓解非公企業融資之困。
鐘正良表示,“100億元”是降準釋放的銀行流動性資金,其余的“1個100億和3個50億元”計劃均有財政或國有資本參與,分別是100億元以上規模的產業投資基金和產業并購基金、50億元上市莞企發展投資基金、50億元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50億元莞企轉貸專項扶持資金。
其中50億元的上市莞企發展投資基金是由政府引導設立的首只主要面向東莞上市公司的基金,主要目的是緩解上市公司的流動性問題。鐘正良表示:“上市莞企發展投資基金首期募集工作已完成,部分項目已進入實質運作階段。”
截至目前,易事特、正業科技、宜安科技等莞企與東莞市上市莞企發展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簽訂相關協議,有望獲得上市莞企發展投資基金的資金支持。50億元的上市莞企發展投資基金盡職調查小組已梳理20多家境內上市公司基本情況,已經對10多個項目進行立項。
此外,中小微企業在線下申請貸款,需要逐家銀行上門咨詢,而銀行也需上門到企業調查,耗時耗力。針對此痛點,東莞搭建“廣東省(東莞)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通過線上實現有效的撮合。